……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说整个中国战场那错综复杂的大局了。
……
武汉会战已然落下帷幕,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给中日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那个曾经喊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不负,竟然不顾民族大义,卑躬屈膝地投降了小日本,沦为人人唾弃的汉奸。
小鬼子的大本营此刻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一场更大规模的会战,妄图以战促和,逼迫重庆的那位蒋光头投降。即便不能让其在明面上屈服,也要设法与大日本蝗军媾和,在军事上达成某种默契。
至于这场会战的地点,大本营还在反复权衡、犹豫不决。不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大概率就是长沙会战,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井关隆昌调用航空兵的冒进行为,居然使得山西的路航基地的航空燃油急剧消耗,达到了警戒线以下。筱冢义男起的这场大规模扫荡行动,也终于成功引起了大本营的高度关注。
在大本营的作战室里,一众日军高官们围坐在巨大的地图前,仔细翻阅着山西兵员和战备物资储存的详细资料。
随后,大本营对筱冢义男连续下了数道命令,一开始措辞极为严厉,态度强硬,责令其立即停止这种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扫荡行为。然而,随着筱冢义男的解释与周旋,命令的措辞慢慢变得温和起来,到最后,竟出人意料地称赞起了筱冢义男的忠勇。
筱冢义男本就担心保城与沙县的丢失以及运兵车事件影响自己的仕途,甚至被调入预备役,万般无奈才起了这次扫荡。
如今见自己的命运有了较大的转机,只好暂时放下对小七那刻骨铭心的仇恨,迅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和驻蒙伪军的两个师,开始按照既定的路线,有序地撤回了原来的防区。
……
但世事无常,事事总不能一帆风顺,总是充满了无数的变数与意外。
……
这里,我们不得不着重讲一讲一个人,这个老奸巨猾的鬼子名叫岩松义雄,原是第36师团第二旅团的旅团长。
岩松义雄这个人的性格,与井关隆昌简直是天壤之别。井关隆昌狂妄自大、凶残狠辣,行事作风极为嚣张跋扈;而岩松义雄则谦逊温和、阴险狡诈,活脱脱一个修炼了千年的老狐狸,让人捉摸不透。
这样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岩松义雄自然入不了井关隆昌的法眼。
不得不说,小鬼子内部的权力倾轧、勾心斗角,比蒋光头的队伍还要厉害得多。
井关隆昌担任师团长之后,没过多久,就毫不留情地解除了岩松义雄的旅团长职务,将其任命为第二旅团的“副旅团长”。
纵观日军的整个历史,“副旅团长”这个职务可是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在日军的编制体系里,旅团长是旅团的最高指挥官,排在第二的则是旅团参谋长,通常由大佐或者中佐来担任。
而与第36师团长井关隆昌中将同为中将的岩松义雄,居然被迫担任了这闻所未闻的“副旅团长”一职,这简直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这就结束了吗?呵呵,这也太小看井关隆昌的手段了。
“副旅团长”仅仅只是岩松义雄的虚职,那他的实职又是什么呢?竟然是第二旅团,第二联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长。
一个堂堂中将“副旅团长”,却还要兼任小小的大队长,大家不妨帮忙算算,这一下子降了多少级?
然而,岩松义雄不愧是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取筱冢义男而代之,接任山西第一军司令官职务的人。
他不但没有丝毫的抱怨与不满,反而在大队长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把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干得有声有色,让人不禁对他的隐忍与谋略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