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是林东师兄吧?”黄小明眼尖,主动笑着打招呼,态度很客气,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恭敬。
他们刚入学一年,对高年级师兄师姐,尤其是有作品的,天然带着敬畏。
“林师兄好!”赵微也大大方方地喊了一声,好奇地打量着他,眼神里没有轻视,反而有种探究,
“听说您的《活埋》要冲柏林啦?太厉害了!”
陈昆则比较内敛,只是点了点头,但目光也落在林东身上。
林东停下脚步,心中微动。
这就是未来的资源啊!虽然现在还是小树苗,但提前浇点水总没错。他露出一个尽量显得成熟稳重的笑容:
“小明、赵微、陈昆是吧?你们好。柏林还早着呢,就是学校给个机会试试水,成不成两说。”
“师兄您太谦虚了!”黄小明赶紧说,
“王教授监制,学校推荐,这本身就说明实力了!我们刚入学,以后还得请师兄多指点呢!”
“是啊,林师兄,”赵微眨着大眼睛,带着点小狡黠,
“您那片子就黄勃师兄一个人演?在棺材里?拍90分钟?这怎么演的啊?想想都觉得太难了!”她的话引起了旁边几人的共鸣,都好奇地看着林东。
林东心中暗笑,这赵微果然会来事。(可我不敢用你啊,虽然火的时候是真火)
他趁机简单介绍了一下《活埋》的核心创意和拍摄的极端挑战,听得几个96级新生一愣一愣的,看向林东的眼神更多了几分佩服。
“所以啊,”林东总结道,带着点过来人的口吻,
“表演这行,有时候不是看脸,是看你能不能钻进那个情境里,把自己活活逼成那个人。黄勃这次,就是把自己‘活埋’了。”他特意点了黄勃的名字。
“勃哥牛逼!”旁边一个男生忍不住低呼。
“林师兄说得对!”赵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师兄,以后您要是有什么新项目,需要打杂跑腿的,随时叫我们!”黄小明适时地递上橄榄枝,姿态放得很低。
林东笑着应承:“好说好说!互相学习!你们好好上课,打好基础,以后机会多的是!”
他拍了拍黄小明的肩膀(感觉未来影帝的肩膀现在还挺单薄),抱着书离开了。留下几个96级的未来之星在原地面面相觑,低声议论着“活埋”、“柏林”、“黄勃”这些充满冲击力的词。
林东走在秋日的阳光下,感受着背后那些年轻而热切的目光。他知道,今天这短暂的接触,几句看似随意的交谈,己经在这些未来的“资源”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北电就是个小江湖,人脉和名声需要经营。《活埋》是块敲门砖,而考研留校,则是他扎根这片江湖,等待这些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最佳策略。
回到宿舍,他看到方晴(薛梅教授的研究生)发来的传真,第一版的英文翻译稿到了,专业、精准,甚至完美再现了那种窒息感下的语言破碎感。
书桌上,是厚厚的考研复习资料和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那本厚厚的、充满希望的申请表。
林东深吸一口气,坐到书桌前,拿起父亲那支沉甸甸的老钢笔。
他摊开申请表,在导演签名栏,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