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厅的灯光彻底熄灭,只留下银幕上那束唯一的光源。
黑暗。
粗重的喘息,打火机微弱摇曳的火光。
黄勃那张沾满泥土、写满惊恐的脸被放大在银幕上,瞬间攫住了所有观众的视线。
狭小的空间,粗糙的木板纹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透过银幕,弥漫在整个放映厅。
接下来的九十分钟,林东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着银幕上那个在绝望深渊中挣扎的“保罗”。
胶片颗粒在银幕上清晰可见,偶尔的焦点漂移无法避免,简陋的光线处理暴露无遗
这些技术瑕疵,在柏林这个技术至上的殿堂里,显得格外刺眼。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放映厅里异常安静。
预想中的窃窃私语、不耐离场并没有大规模发生,观众席上,只有一片压抑的、近乎凝固的沉默。
林东能听到黑暗中传来细微的抽气声,能看到前排一位女士下意识地用手捂住了嘴。
当保罗一次次徒劳地敲打木板,发出沉闷绝望的“咚咚”声时,当绑匪冰冷残酷的威胁通过劣质手机听筒传出时,
当最后一丝光亮熄灭,只剩下永恒的黑暗和死寂时整个放映厅陷入了一片寂静。
字幕滚动,灯光亮起。
沉默持续了大约三秒,
然后,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从稀稀落落到逐渐汇聚,最终变成了一片不算热烈但足够真诚、持久的掌声。
没有欢呼,没有口哨,只有一种被深深震撼后的肃然起敬,不少观众站起身,目光投向导演席这边,带着探究、惊叹和一丝尚未散去的压抑感。
林东长出了一口气,后背的衬衫己经被冷汗浸透,他看向黄勃,后者脸色苍白,眼神却亮得吓人,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激动和难以置信。
王守明教授依旧面无表情,只是微微颔首,低声说了句:“情绪,抓住了。”
放映结束后的酒会(青年论坛单元组织的小型交流会),林东和王守明成了被围观的“焦点”。
虽然语言不通(主要靠小陈翻译),但那些好奇、探究甚至带着一丝狂热的目光是藏不住的。
一个穿着考究、留着精致小胡子的法国男人端着酒杯挤了过来,递上名片(k2,法国著名的艺术电影发行商)。
“林导演!令人惊叹的作品!(法语)”他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但眼神热切,
“纯粹的张力!极致的体验!像一场精神的窒息!太棒了!
我们k2对欧洲的发行权非常有兴趣,现在就可以谈谈初步意向?”
紧接着,一个身材高大、语速飞快的加拿大人也凑了上来(alliantis的代表,以下都用中文代替,)。
林!不可思议的表演!”他指着不远处的黄勃,
“那个演员!他叫什么?huangbo?他让整部电影活了!
不,是让死亡变得如此真实,北美市场需要这样的冲击,我们愿意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报价!”
林东的心跳再次加速。
k2!alliantis!这都是记忆里响当当的名字!
《活埋》的价值,果然被这些敏锐的片商捕捉到了!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努力维持着镇定,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加上小陈的协助回答道:
“非常感谢您的赏识!
我们非常荣幸。
但是,关于版权事宜,”他看了一眼旁边不动声色的王守明,得到了一个默许的眼神,
“我们希望能等到电影节奖项尘埃落定之后再深入讨论。
这样对影片的价值评估会更全面。
法国人和加拿大人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然和些许遗憾的表情。
他们明白,这是导演在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