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话题制造机:
“史上最倒霉国际大盗”评选:
在天涯八卦版块发起投票,把麦克(林东饰)和各种电影里的笨贼、倒霉蛋放一起pk,引发热议。
“你家乡的笨贼语录”征集:
号召网友用方言模仿黑皮、道哥的台词,ugc内容(用户生成内容)大量涌现,让电影未映先火,极具参与感和地域亲近感。
“猜猜这块石头值多少钱?”:
放出翡翠(道具)的精美图片,发起有奖竞猜,吊足胃口。
3“自来水”引导:
雇佣(或者说引导)了一批网络写手(早期kol雏形),在各大论坛撰写趣味影评前瞻,分析多线叙事的精妙,解读黑色幽默下的现实隐喻,将《石头》的热度从单纯搞笑提升到“有内涵的喜剧”层面。
4官网与主演互动:
建立了《疯狂的石头》官方网站(在当时算很新潮),定期更新幕后花絮、拍摄日记(尤其是林东自己演麦克的ng集锦,自黑效果一流),并安排主演(主要是活跃的黄渤)在线与网友简短互动。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是爆炸性的!
“我靠!这宣传太会玩了!表情包笑死我了!”
“顶你个肺!己经成了我们宿舍口头禅!”
“那个尿不出来的大叔,看着好真实又好惨,莫名想笑!”
“国际大盗是导演自己演的?还这么倒霉?必须去看!”
“这电影看着就热闹!好久没看到这么接地气的喜剧了!”
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媒体记者们看着这些闻所未闻的宣传手法,首呼开了眼界:
“电影宣传还能这么搞?”
“这互动性也太强了!”
“完全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
在曾佳团队与各大院线唇枪舌剑、排片争夺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档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林东的目标很明确:
暑期档!
2002年,国内的“暑期档”概念远不如后世成熟和受重视。
大部分国产片还是习惯性扎堆贺岁或国庆。
好莱坞大片虽然凶猛,但引进数量和档期安排相对集中。
林东仔细分析了对手:
《冲出亚马逊》(有人看过这部电影吗?)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军人风采的现代军事动作片,题材正面,有官方支持,票房潜力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