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守明这块金光闪闪的“虎皮”,林东感觉腰杆子硬了不少。
但现实的铁拳很快砸来——钱!
他掰着手指头,和张铁军、黄勃在宿舍角落开了个“经济形势分析会”。
“设备大头,王教授虎皮能‘协调’点学校仓库的破烂(升级版),
老孙头那儿借的破机器和那几盘快发霉的胶片算基础。
但灯光一个钨丝灯肯定不够,得再弄一两个便宜的,反光板也得有。”
林东在小本本上划拉着。
“录音设备最麻烦,系里淘汰的老式便携录音机和破麦,效果堪忧,租新的死贵。”
录音系学姐小吴忧心忡忡。
“场地学校提供了(锅炉房),棺材板勃子找的能用。
小道具打火机、破手机、半瓶水都好说。”张铁军补充。
“最要命的是胶片冲印!”林东重重划了一笔;
“这玩意儿是按尺算钱的!烧钱机器!还有盒饭,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干吧?器材运输、杂七杂八”
他叹了口气,拍了拍自己干瘪的口袋和记账本:
“我这儿,加上原主省吃俭用攒的,就三百八十二块五毛。杯水车薪!”
张铁军挠挠头:“我下月生活费提前支点,能凑个一百八。”
黄勃也赶紧表态,带着胶东口音的恳切:
“东哥,我暑假打工的钱,先先投六十!不够我再想办法去夜市摆摊儿!”(未来影帝的六十块创业基金)
林东感激地拍了拍两人肩膀:
“好兄弟!但这加起来也才六百出头,肯定不够。我打算”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神情;
“回家一趟,战略融资!找我爸妈‘化缘’。
张铁军和黄勃都露出了然的表情。
林东家在北京,父母都是体面人,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从小给林东存的压岁钱、教育基金应该是一笔不小的积蓄。
“关键是,怎么说服叔叔阿姨?”张铁军问出了核心问题。
林东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
“软磨硬泡,撒娇打滚,亲情攻势,外加王教授的金字招牌轰炸!
就说这是学校重点项目,系主任亲自监制,千载难逢的实践机会!关乎前途命运!反正”他握紧拳头;
“这钱必须拿到手!”
暑假即将的开始。
校园里充满了离别的喧嚣。
林东却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