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医院走廊的灯光依旧明亮如昼。
林修远刚从值班室出来,就听见急诊科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推床滚动的声音。
“病人突发胸痛,血压升高至180120,心率110次分,四肢冷汗,意识模糊!”护士快速汇报病情。
林修远眉头一挑,快步上前查看患者情况。
这是一名中年男性,约50岁出头,脸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呼吸急促,显然是急性心血管事件。
他一边检查患者,一边迅速将基本信息输入刚完成第一版的智能诊断系统。
几秒钟后,屏幕跳出分析结果:
>【主动脉夹层可能性:92。7%】
林修远瞳孔微缩,心跳瞬间加快。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判断,但也是最可能致命的病症。
“立即安排CTA(主动脉CT血管造影)!”他果断下令。
“什么?!你确定是主动脉夹层?”旁边的实习医生惊呼出声,“这么年轻的病人……”
“不是年轻与否的问题,”林修远语气冷静而坚定,“而是症状、体征和数据综合分析后的结论。”
正在此时,麻醉科的高晓琳恰好路过,听到这句话停下了脚步。
她是个理性且专业的医生,对医学技术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
看到林修远如此笃定地做出这个高风险判断,她没有质疑,反而走过来,“需要我帮忙吗?”她主动开口。
林修远点头:“请协助安排CTA,并准备好介入手术准备。”
短短半小时内,在林修远的指挥下,所有流程有条不紊推进。
最终,影像学结果显示——正是主动脉夹层!
整个急诊科一片哗然。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一旦破裂几乎毫无生还可能。
而林修远在没有典型撕裂样胸痛表现的情况下,仅凭几个基础数据和初步症状,便做出了准确判断,成功抢回了黄金救治时间。
所有人都震惊了。
高晓琳望着林修远那台屏幕上闪烁的数据流,眼神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几天后,她在休息室找到了林修远。
“你那个系统,能让我看看吗?”她直截了当。
林修远略显意外,但还是打开了程序界面。
高晓琳接过鼠标,仔细翻阅着系统的操作流程与病例分析方式,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
“它居然能自动整合病史、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甚至还能结合患者的遗传倾向进行综合分析?”
林修远点头:“这只是第一版,功能还很初级。未来它会接入更多数据库,比如全球疑难杂症库、最新临床指南更新模块等。”
高晓琳沉默片刻,忽然抬头道:“如果你真能把这套东西完善起来,或许能改变很多医生的思维方式。”
这句话,落在林修远心里,像是一颗种子悄然埋下。
然而,医学界的保守派从来不会轻易接受新生事物。
一天中午,林修远正和高晓琳讨论一组心脏病病例时,遗传科主任赵文杰走了进来。
“你们这是把医学当成了算命?”他瞥了一眼屏幕上的模型输出,“靠几个数字就能确诊?这不过是一个披着算法外衣的占卜工具罢了。”
高晓琳皱眉欲言,却被林修远轻轻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