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夫人早就回了京都,当年的事儿也同秦月细细说了个明白。
虽然白夫人利用了自己,只是秦月现在回想起来,对当年的事儿已经记得并不十分真切。
且自己一家也没受到什么伤害,又收了多年的银钱,便叫白夫人还是依照当年开铺子时所说,两人各出一半儿银钱,白夫人负责管理铺子,占股七成。
秦月万事不管,占三成。
知道了当年的事儿,秦月便想着将其中一成半分给林岁安。
虽然如此余家的所得的银钱会少许多,但于白夫人和许或有恩的也不仅仅是余家,无论是当年救白夫人还是许或,都是林岁安在其中出了大力。
只是林岁安坚决推拒了回去。
先不说余家这些年待她十分好,一应吃穿用度皆同余梦非相同。只说余传文和秦月这些年对她的关心教导,让她在京都城中有个可以落脚的温暖的家。
只这一点,林岁安便不可能去要那些钱财。
余家好了,也不会亏待她不是。
一家子在余家用了午膳,回家好好歇息了一下午。
晚上,林岁安领着众人去了街上。
离着林岁安家不远的地方也有夜市,晚上不少卖汤饼、馄饨、胡饼、熟肉等的小摊贩,街上的店铺酒楼也十分热闹。
林岁安领着林岁喜和林岁康在京都城的街头逛着街,吃着各种小食,直至快宵禁才回到家中。
次日一早,张慧娘和林定山早早地便去菜市采买了米面粮油、新鲜的瓜果蔬菜和肉食。
林家在京都城熟识的只有余家,算起来两桌席面尽够了。
用了早膳,秦月便带着徐妈妈和另一个婆子到林家帮忙。
两桌饭食,徐妈妈和那婆子便能搞定,张慧娘都被挤出了灶房,只能坐在庭院里,晒着太阳,同秦月说话。
两位母亲无非是聊着自己的孩子。
林岁安和林岁喜在一旁做着绣活儿听着,林岁康在书房中读书。
“你家康儿也太省心了,小小年岁便已经是秀才,还如此用功,妹子,你福气还在后头。”
瞧见专心读书不被外界所扰的林岁康,秦月心中十分羡慕。
她家那臭小子,回回都要押着他才肯专心读会儿书。若是有岁康这孩子这么自觉,她现在说不定都已经当上秀才娘了。
也不至于十七了才勉强考上个童生,说出去都丢他爹的脸。
若是笨孩子,也就不压着他读书了。那孩子也不笨,就是不认真。
正是因为对余书恒还有指望,才叫秦月操碎了心。
她们这样没有根基的底层官宦之家,若是下一代后继无力入不了官场,等到余传文以后致仕,一家子又会变为普通的农户。
说好听些可以称之为耕读之家或是书香门户,说直白些就是个有些许银钱的地主罢了。
谁也不想自己努力给孩子创造的基业,孩子无力继承。
她现在年岁大了,与夫君多年都不曾再有孕。她甚至生出要给余传文纳妾,叫夫君名下多些香火的荒唐想法。
她的孩子不成,或许妾生的孩子是读书的好苗子呢?
好在余传文及时发现她的想法,没有叫秦月真的给他寻回一门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