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连忙说:“属于我们工部管。”
李岩说:“其他官员就回去了。工部尚书带一下路,我去看一下这些工场。”
李岩就叫侍卫牵来一匹战马,让工部尚书骑上。工部尚书爬了几次才爬上战马。工部尚书自我解嘲地说:“我也有十几年没有骑过马了。以前搞水利的时候到山坡野地的时候骑过马。这些年,朝廷光顾着打仗,也没有搞过水利工程了。”
李岩问:“现在搞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多不多?”
工部尚书说:“老的老了,死的死了,没有多少技术人才了。”
李岩说:“这怎么行!?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组织那些年轻的官员,来学习各类技术。请年老的技术人员来讲课。人越多越好。北京城的读书人,秀才,愿意学的,都可以招来学习。”
工部尚书说:“我替那些老技术人员谢谢总司令!”
李岩说:“常常在改朝换代的时候,一些技术失传了。我们这一代一定不能让技术失传了。我们要办大学,让各门技术的老师写书、讲课。”
李岩说:“我们走吧!”说完就由工部尚书带路。
到了军工的工厂,李岩看整个工厂区,有不同的许多厂房,也有一些库房。不过到处乱糟糟,由于打仗,工人也没有来上班。
工部尚书说:“总司令,他们清国这几个月也由于银子不多,军工他们自己在锦州搞,对北京的工厂很不重视,许多工人都失业了。回到附近农村的,有的人又被赶去当奴隶。这些军工工厂要恢复就需要银子。”
李岩问:“大概有多少技术工人?”
工部尚书说:“军工有七千人的样子,艺术品制造有三千人的样子。”
李岩问:“大概一个月要多少银子。”
“薪俸大概要一万两银子,也许要不了一万两。但是生产要购买各种原材料,也需要更多的银子。”
李岩说:“艺术品现在还没有需要。可以请那些师傅回来,做一些民间的工艺品。比如佛像啊等等。卖出一部分,不足我们再补充一点薪俸。”
“军器本来是需要的,但是,原来的武器又不对路。需要制造新的武器。比如红衣大炮,守城、攻城都是不错的。但是太重,野战就不利于运输。要研究试制可以用战马驮走的炮,就是要轻便。或者直接用马可以拉走的武器。士兵单兵使用的火器,要改良,要轻便。要在上面装上刀具。没有火药了。或者下雨的时候,可以与敌人拼杀。”
“大人,你看,我们先与他们发一个月的薪俸,让他们买粮食,蔬菜。让他们来把工厂整理出来。先制造一些民用的东西,先开工生产。技术人员再商量改造以前的武器。军队满意的,就可以制造。”
“我们同时再支一些银子买原料。”李岩想起来,只有制造出需要,才能带动社会的其他行业开工。
工部尚书说:“我就替那些失业的工匠谢谢总司令了。”
李岩说:“你派一些能力强,廉洁的官员来组织,使我们的的军工和工艺的作坊尽快复工起来。”
工部尚书说:“下官一定尽我的所能,力争这些部门尽快恢复起来。”
李岩与工部尚书分别后就回到总司令部。
李怀仁来报告,清点了清军的银库,有白银一百五十万两。收清军的大臣,还有很多从乡下逃进北京的女真贵族,有功人员,从他们那里收缴了白银二百一十万两。也全部装进了银库。军队的库房,有刚从朝鲜运来的粮食,够几万人吃一年了。库房还有很多火药,炮弹,有一些是已经磨细的火药原料。
李岩知道清军的女真贵族女真大臣,他们的银子,就是抢劫北京城外的汉族老百姓的。不过,自己现在急需银子。十几万军队要吃,要武器装备,要薪俸。城内的军工企业的工匠要薪俸要原料。大量的城内官员要养活。还有一个皇宫要吃饭。银子如果还老百姓还十分困难(知道是谁的?)。
有了银子,军队、工匠、官员、皇宫就可以活下去。
城外的李怀祯也来报告,四万汉军八旗也改编完毕。全部分到各部队实行混编。部队扩大了。各部队在一万四千到一万五千人。
李岩就通知将军们在今天晚上来开会,决定今后的战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