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
王铭看着韩破军的奏报和情报总局关于英吉帝国在背后煽风点火的密报,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知道,这是英吉帝国必然的反击。狮子在正面交锋中落败,便会用它最擅长的爪子,在阴影中不断地骚扰和撕扯,让你流血不止,最终筋疲力尽。
“小亏?”王铭冷笑一声,“这不仅仅是小亏。这是在动摇我大夏帝国在中洲统治的根基。如果不能迅速、彻底地将这些叛乱镇压下去,那么条约就会成为一张废纸,西境闪击战的辉煌胜利,也会变成一个笑话。”
他召集了内阁和军方的重臣,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天的闭门会议。
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彻底消化中洲这片新征服的土地?
军方的意见很简单:增兵。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像梳子一样把整个咖喱国和缅侯国梳一遍,把所有的叛乱分子都找出来,全部消灭。
但内阁的文官们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纯粹的军事镇压,治标不治本。中洲人口数以亿计,你今天杀了一批,明天在英吉人的煽动下,又会冒出来一批,杀不胜杀。而且,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耗费巨大,会成为帝国财政沉重的负担。
王铭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最终做出了自己的决断。他的目光,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或政治,而是从一个帝王的、长远统治的角度,来构思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军事镇压,是必要的。怀柔安抚,也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高效、稳定、能够长久运转的统治体系。”王铭一锤定音,“朕决定,对中洲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几天后,一道来自天京的皇帝敕令,传达到了中洲远征军指挥部,也昭告了全世界。
敕令宣布:
一、增兵中洲。从帝国本土,再抽调十个师的精锐部队,包括一个中型坦克师、两个摩托化师,一个炮兵师和六个山地步兵师,组成“缅侯国军团”,由中将李仁宗统帅,即刻开赴中洲缅侯国,专门负责镇压叛乱,先前十七个师远征军全部驻防咖喱国,组成“咖喱国军团”。大夏帝国在中洲的总兵力将超过二十七个师,三十五万国防军。
二、改革行政体制。撤销临时性的军管,正式建立永久性的殖民统治机构。在原咖喱国范围内,根据地理、民族和经济状况,设立五个“总督府”
在原缅侯国范围内,设立两个“总督府”:
三、任命土邦和土司行政官,分而治之。全部由帝国亲王、或拥有侯爵以上爵位的功勋重臣担任。他们被授予极大的权力,集治安、财政、司法大权于一身,首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每一位总督,将配备一支强大的首属武装特种警备部队和侦察总队,以及一整套从帝国本土派来的文职行政班底。
这个决定,彰显了王铭皇帝彻底将中洲消化为帝国殖民地的决心。这不是临时的占领,而是永久的统治。总督府的设立,意味着帝国将在这里建立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将帝国的统治力,渗透到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敕令的下达,一场规模空前的人员调动开始了。
满载着士兵的运兵船和巨大的运输机,源源不断地抵达中洲。新来的“支援部队”带来了更强大的武器,包括的“豹式”坦克,它们坚厚的装甲足以抵御任何游击队的反坦克武器;以及专门用于山地作战的轻型火炮和迫击炮。
与士兵们同来的,还有数以万计的帝国官员、法官、警察、税务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将取代原来的军事管制小组,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管理者。
新的各大战区从属人员也陆续到任。他们乘坐着专机,在重兵护卫下,抵达各自的首府。他们带来了皇帝的权杖,也带来了铁血的手段,交税。
新的统治策略被迅速推行开来。
其一,是“以咖喱制咖喱,分化打击”。
驻中洲国防军不再像之前那样,将所有本地人都视为潜在的敌人。他们开始积极地拉拢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那些愿意与帝国合作的土邦王公和婆罗门僧侣,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得到了保障,甚至得到了提升。他们被任命为各地方的顾问、荣誉官员,负责帮助帝国维持地方秩序,宣扬“天人”统治的“神圣合法性”。
帝国利用他们,去对付那些顽固的叛乱者。总督府出钱出枪,组建了大量的“协防军”,成员都是本地人。让他们去清剿土著中的叛乱分子。这一招“以夷制夷”的毒计,效果显著。它将叛乱从“反抗异族侵略”的“圣战”,变成了本地人之间的“内战”,极大地削弱了叛乱的凝聚力和道义基础。
其二,是“保甲连坐,严刑峻法”。
在叛乱严重的地区,帝国推行了严酷的保甲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一户出了叛乱分子,全甲受罚;一甲知情不报,全保连坐。这种将所有人捆绑在一起的制度,极大地压缩了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民众因为害怕连累家人和邻居,不敢再轻易地为叛乱者提供掩护和补给。
同时,总督府颁布了《惩治叛乱条例》,任何被抓获的叛乱分子,一律送上军事法庭,最轻也是终身苦役,首恶分子则被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其三,是“经济控制,釜底抽薪”。
帝国加大了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所有矿山、铁路、港口、大种植园,全部收归“帝国中洲开发公司”所有。通过控制所有人的饭碗,来削弱叛乱的经济基础。同时,对于合作的地区,帝国会给予一些经济上的甜头,比如修建水利、发放低息贷款等,让他们切实体会到“顺从”带来的好处。
在这一套组合拳的打击下,原本声势浩大的叛乱,很快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李仁宗的十个师的支援部队,如同铁扫帚一般,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重型坦克和摩托化部队负责扫荡平原地区的叛乱主力,山地师则深入丛林和山区,清剿那些最顽固的部落武装。
在一次被称为“恒河之绞”的战役中,帝国军队利用“协防师”提供的精准情报,合围了盘踞在流河中下游地区的最大一支叛乱武装,超过十万人的叛军被全歼。此战过后,咖喱国境内的最有号召力的最大团哈叛军被平息。
缅侯国的丛林里,战斗更加艰苦。但大夏的山地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有熟悉地形的“下缅总督府”组织的“协防军”带路,最终也成功地将那些部落土司的武装,一个个地剿灭或逼降。
英吉帝国策划的阴谋,非但没能动摇大夏的统治,反而促使大夏帝国下定决心,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更加残酷也更加高效的殖民统治体系。
在德瓦普拉的中央总督府内,韩破军就任咖喱国总督,总辖咖喱国五大战区,十七个国防军师团。他站在巨大的中洲地图前,看着上面插着的七面代表总督府的龙旗,神情肃穆。
他知道,战争的形态改变了。从前的敌人,是扛着枪的士兵;而现在的敌人,是隐藏在人心中的不甘和仇恨。征服一片土地的身体,或许只需要一场战争;但征服一片土地的灵魂,却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以及无情的铁腕和精心设计的统治艺术。
新的时代,在血与火的洗礼后,正式降临。中洲这颗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在经历了短暂的动荡后,被更加牢固地镶嵌在了底座上。而它所流淌出的财富、资源和血汗,将支撑着大夏帝国,望向更遥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