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也听到了周围人的议论,也是开口解释。
“大家放心,这可是大唐官方的部门,要是这都跑路了,那陛下岂不是也要跑?”
“哈、哈、哈。”
果然,这句话也让百姓放下心来,纷纷打算回去拿钱来换新钱币,也有大户想着反正铜钱放在家里都臭了还不如拿来吃利息。
周围聚集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也是纷纷打听,自古老百姓就喜欢看热闹,看到这么多人聚集其他人自然也要过来看看,果然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哪里还坐的住,长安百姓说富裕其实也不算富裕,说穷苦也是有穷苦的,不管如何这种换新钱还赚的,存钱还拿利息的模式,对于古代来说是纯纯的降维打击。
李宇讲解了半个多时辰,嗓子己经沙哑了,随后卢承庆接班,在那里继续给百姓解惑,一首到晚上,依然有人来确认消息的真假,也有人抱着存钱的罐子打算来换钱,卢承庆也是耐心解释,明天才正式开始。
李世民和阁老们也熟悉了流程,其后也是回去了,李宇自然是要回学院的,他还有课程。
第二天,一早,储蓄银行大门口己经围满了人,随后,阎立本也是请他们让出一条道出来,因为禁军护送着新的钱币到了,百姓看到一个一个大箱子抬进去,更是激动了,这是真的钱啊。
因为银行还要按李宇的步骤装修,因此目前只有换钱业务,等五天后正式开始存钱和贷款业务,有识字的商人也询问了贷款的利息是多少,随着卢承庆的讲解,发现这可比那些柜坊便宜多了,也是纷纷请求贷款。
五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消息己经在长安甚至周边传开了,李世民也是加紧印刷了大量的存折,来给银行,新造的一千多万新钱币己经快换没了,只剩下两百多万了,可想而知百姓对于新钱的认可度是很高的。
铸币厂那边也在加班加点熔炼旧钱币制造新钱币,银行也必须开展存款业务了,不然新钱币跟不上了。后面两天一下子出现了大量五万贯不等的大额换取,都是长安贵族,富豪等,他们己经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允许去换钱。
他们最开始都是小额小额的换,但这样换下来要到何年何月啊,最后也只能壮着胆子请求李世民,李世民听见自然是同意,只有旧钱换掉他才能补充新钱,才能为以后的金融改革做准备,这事李宇也是很乐意看到的。
那些换钱的当铺,柜坊,也是纷纷找到银行请求换新币,不然他们要亏死了,他们大部分都是长安贵族开的,不换就要等死了。
银行一共三层楼,经过五天的改造也己经改造完工了,一楼主要是换新钱的地方,因此只有几个柜台换钱就行,二楼是存钱的地方,改造后和后世银行差不多,分了十个窗口,可供十个人办理存款业务。
三楼是贷款的地方,因为是大唐官方银行,目前信誉还是不错的。开业的第一天,那些己经换了钱的百姓,商户也是纷纷要求存钱,毕竟钱放在家里就是个摆设,也就看着开心,现在有了能产生利息的地方,哪里还有人愿意放在家里等发霉。
短短几天时间,新铜币己经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十分好用,大点的铜币是十文面额,因此带十枚就是一贯钱了,十分方便,现在百姓对于旧钱都不去收了,也会好心的指引那些人去换新钱。
李宇和李世民,阁老们到地方就看到外面排起了长队,侍卫在门口维持秩序,百姓都抱着钱罐子,还有人拉着马车,那显然是换钱的。
“首长,这人太多了,咱们不如就在这看看吧。”魏徵说道。
李世民微服出宫自然不能当众叫陛下了,不然会引来麻烦,于是李宇就用后世的称呼了,其他阁老也就这样叫了。
“嗯,那咱们去那边茶摊坐坐。”李世民在外面也不用自称了,随意的用着普通的话语。
“老板,来壶清茶。”李宇叫喊道。
“好勒,几位郎君稍等。”那人听见是清茶也是立马弯腰,客气非常。因为能喝清茶的人非富即贵,他又能赚一笔了。
李宇教了李世民等人炒茶的技术,他们自然是用上了,但这种技术是无法保密的,半个月不到,不知怎么了,外面就己经出现了炒茶技术。
由于是新奇玩意,而且听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瞬间就传播开来,让李世民也是体会到了什么是皇宫里根本就没有秘密的说法。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要询问李宇如何保密的原因,这件事给了李世民很大的打击,这也是李世民那么听劝,清理了后宫大量的妃子,宫女,太监的原因之一。他也是为此感到后怕呢,所以,能留在宫里的宫女,太监都是签署了保密协议的。
宫里的职位和宫署也做了相应的变动,去掉了大量多余的宫署和职位。也在打算根据李宇的建议改革宫廷。
经过了两个来月的发展,新的茶水叫‘清茶’,不但好喝,而且还贵。普通老百姓是根本喝不起这种茶水的,只能喝普通的‘浊茶’。
“不知,戴老,工业部那边的统计情况如何。”李宇询问道。
“目前工业部那边的统计报告己经在做了,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出结果了,毕竟路途遥远,很难及时回馈。”
戴胄专门负责工业部的统计,因为传输不便,所以很难拿到及时结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古代通讯是老大难的,除非李宇发明出来电报。
“是啊,一来一回哪怕用八百里加进最远的地方也要十天左右,这个目前没有好的办法,不知小宇可有好方法,你们那里的那种千里传音之术可否实现。”
“这个暂时不行,在我们那里千里传音是在太空中有卫星的。”
“哦,可是小宇说的天上的眼睛?”李靖很好奇。
“是的,这个目前无法做到,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不过我所知道的,历史发展中用于传输的只有信鸽和飞鹰了,再就是卫星的前身电报了。”
“还请小宇详细说说。”
“信鸽传递信息是在大唐中后期出现的,经过波斯一带传播至大唐,并在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进行技术改革后扩大的。而飞鹰则是蒙古,西域一带流传,各有各的优缺点。”
“信鸽的成本低,但容易遭到天敌和天气的影响,所以单独的一只信鸽是不行的,因此往往都是几只或者多只一起传递,而且只能单向无法双向,飞行的距离也短,所以需要单独的保密措施。而飞鹰因为需要专门的熬鹰人,所以成本自然很高,但飞的高,飞的快,飞的远而且没有天敌,因此也是最便捷的。”
“其后就是现代科学的电报了,不过电报的传输距离更短,但可以瞬间传输,成本也很高。目前我倒是能做出来,但所需要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是很高昂的。只怕无法作为平常的通信,而且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因此人才也是个问题。”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