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等级不同,建设的规模和顺序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先规划出国家级的道路,然后再向下慢慢逐步建设,这么一说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吧。”
“这倒是懂了,不知这其中可有何不同?”
“其实没什么不同的,只是大小不一样而己,既然大唐己经划分了:州,省,城,镇,乡,那就按照这个来就是。”
“其中州级的道路是连接各州的,属于大工程,可以分期进行,而且要提前以五十年往上的目标规划。”
“目前大唐最大的道路也就是能容纳西辆马车并驾,照小宇这样说,那起码需要八辆马车并驾才行。”
“总之呢,州级的道路要宽敞,最好划分出左右道路,这样显得规整,可以发动各州参与自己州内的建设,内阁制定路线即可,至于钱粮如何安排,这个就需要各位商议了。”
“还有,道路后续的维护,驿站的建设,这都是需要持续开销的,所以这种道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要太多,这样可以加快道路的使用规模,从而积少成多也是一个可观的收入。”
“而州级以下可以看情况来,可以根据情况来进行建设,所以全国的道路建设是个长期的规划,不能急于一时。”
一天时间李宇也是详细讲解了道路的细节问题,比如道路的联通,道路的驿站建设,建设规模,道路的出入口如何把控等,至于道路的规划,这个就是内阁需要去考察的了,魏徵也是打算亲自去考察。
目前大唐主要有十个道,分别是:关内道、河南,河东,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江南道、剑南,岭南道。这就是属于大唐的高速公路了,但李宇觉得这些道路不行,不够便捷,主要是古人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大部分道路都是弯弯绕绕,绕了很多远路的,反而并不方便。
根据李宇的规划,大唐的高速公路要尽量缩短距离,所以要开凿山体,因为现在有了水泥,所以该架桥的要架桥,该凿山的要凿山,虽然大唐现在人口不说多吧,但现在又不打仗,所以人口完全不用担心,只是需要耗费些粮食。
“这样的话,这些年攒的粮食和布匹,可都没了。”戴胄很是担心,自己辛苦攒了这么久呢。
“是啊,小宇啊,这要是遇到灾年可怎么办,你这把各地粮仓都动了,万一边境出事,这如何是好。”李靖也是担心,李世民等其他人自然就不用说了。
“大家放心吧,在历史上,未来十年大唐都是风调雨顺的,所以只需要保证边境就行,等大唐的道路建设完毕,就可以放心军改了。”李宇也是解释,并说出李世民和阁老们最关心的军改问题。
“好吧,既然小宇如此说,我等自然安心了。”高士廉这也放下心道。
“既然如此,朕同意,争取在三年内把各洲道路建设出来。”李世民就是想要等着军改,好做大事。
“那好,如此我等后天就出发,去考察一下,此后的事情就麻烦各位阁老了。”魏徵说道。
“魏阁老,李阁老放心,倒是麻烦两位阁老了。”
本来高士廉,房玄龄想亲自去考察的,但李世民不放心如此年岁还奔波,最后商议,魏徵和李大亮俩人去考察,一个往东,一个往西,至于南面,这个暂时不急,目前西面的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东面的新罗,百济,高句丽这都是大患。
此事关乎多方面,比如各州的道路,各州的经济,人口,各州的政务,各州的地貌等,所以要一个阁老亲自去视察,为期三个月。
其后阁老们也纷纷同意李宇的计划,虽然房玄龄,高士廉,魏徵等都是文臣,但骨子里的血可是热的。
历史上大唐在贞观五年后也的确风调雨顺,不但占城稻得到了推广,而且民间百姓的粮食收成也持续增加,人口在短短五年就翻了一倍。
这才有了贞观八年李世民打吐谷浑的战争,此后几年大唐也开启了扩张的道路,建立安西都护府,把影响力扩展至阿拉伯地区等,在贞观后期李世民更是几次征战高句丽,硬生生把高句丽打的残废。
当然自己国库也快打没了,此后李治继位,经过几年恢复,才彻底灭亡高句丽。
第二天,李宇又和内阁商议了关于交通部的建立问题,下午这才回到学院。
现在生物学己经讲完了,所以李宇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开展音乐和绘画的课程,这次的授课属于自愿形式,不想上课的就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毕竟李宇己经连续两次没有补课了,需要留点时间给那些代课的学子进行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