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明卫生院电话 > 第78章京营任命(第1页)

第78章京营任命(第1页)

名单一出,立刻引起了波澜。

五军都督府那位挂名的老都督(原成国公一系,但未涉大案,仅被削权)颤巍巍出列,声音带着不满:“陛下!王尚书此议,恐有偏颇!

京营乃天子亲军,历来由勋贵或久在京师之宿将统领,方知京畿防务关窍。秦帅忠勇无双,然其部属多系西南土兵,言语不通,习俗迥异,骤然统领数万京营,恐难服众,更恐滋生隔阂!

臣以为,中军官、五军营主将等要职,当由熟悉京营旧制、通晓京师防务之勋呃,宿将担任为妥!”他差点说漏嘴“勋贵”,连忙改口“宿将”。

另一位兵部侍郎(与某些清流关系密切)也出言附和:“老都督所言,不无道理。京营人事,关乎京师安危,牵一发而动全身。

秦帅所部精兵,自当作为中流砥柱,然若尽数委以重任,恐令京营旧部心寒,反生怨怼。不若多留用些熟悉营务的旧员,以安军心。”他看似公允,实则代表了朝中部分不愿看到“西南系”过度坐大、希望保留一些旧有制衡力量的文官声音。

李标眉头微皱,他作为首辅,更关心稳定和平衡,也担心秦良玉系一家独大,将来尾大不掉。他谨慎开口:“陛下,王尚书所荐之人,皆忠勇干练。

然京营人事,确需兼顾各方。秦帅总揽戎政,自是上选。然中军官、五军营主将等职,关乎日常统御、兵将相得,若全用西南将领,与新募京营士卒恐需时日磨合。

不若中军官一职,由王尚书亲自兼任,或由陛下简拔一位深孚众望、熟悉京营之宿将?五军营主将,亦可考虑留用如周遇吉将军等旧部良才。”

秦良玉面无表情,静立一旁,仿佛讨论与她无关。但陆铮敏锐地注意到,她按在腰间佩刀上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下。

这份名单是王洽与她反复商讨的结果,是确保新京营能真正脱胎换骨、听命行事的核心保障。若被大幅修改,整训成果可能大打折扣。

崇祯冷眼旁观着这场争论。他深知其中利害。他需要一支如臂使指、绝对忠诚的新军,这是他皇权的根基。秦良玉和白杆兵,目前是他最信任的刀。

但李标等人的顾虑也非全无道理,过度的“西南化”可能引发新的内部矛盾,且秦良玉终究是客军,未来如何安置也是问题。

这时,一首沉默的陆铮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寒意:

“陛下,臣以为,讨论人事之前,当先明一事:新京营,究竟是谁的京营?”

他目光扫过那位老都督和兵部侍郎,语气平淡却字字如刀:

“是勋贵故旧的京营?是盘踞京师关系网的京营?还是陛下的京营?”

“旧制?旧员?熟悉防务?”陆铮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讥诮,“若旧制管用,旧员得力,何至于京营糜烂至此?何至于需要陛下耗费内帑、千里调兵、流血整肃?

周遇吉将军被贬时,诸位口中‘熟悉防务’的旧员何在?勋贵贪墨军饷、倒卖军械时,诸位推崇的‘旧制’又在何处?!”

他转向崇祯,单膝跪地,声音铿锵:“陛下!京营之病,根在人事!旧有将校,盘根错节,积弊己深!非雷霆手段,不足以断其根!

非陛下亲信之忠勇,不足以铸新魂!秦帅及其麾下,浴血勤王,整肃军纪,功勋卓著,更无私心!以其为主干,掺以周遇吉等忠贞旧将、孙元化等技术干才,此乃强军之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