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枢、张清源、李文博三人依据最新查实的铁证,迅速做出最终判决——钱嘉徵犯贪墨、渎职、攀诬构陷朝廷大臣(反坐)等罪,数罪并罚,判斩立决,抄没家产。
涉案科道官员犯指使构陷、结党营私罪,判革职流放三千里。
李邦华经三司会审彻查,其被控“结党营私、收受巨额贿赂、操纵铨选”等罪,证据均为钱嘉徵伪造构陷,查无实据。当庭释放,官复原职!吏部即刻行文执行。
管家张福知情不报、协助伪证,杖一百,徒三年。
判决文书由三司主官共同签署,并附上关键证据说明(隐去敏感细节)。王永光第一时间命吏部将李邦华复职文书及三司为其洗刷冤屈的判决摘要,在六科廊及吏部门外醒目张贴公告!同时,将钱嘉徵的判决及构陷详情一并公告!
清流集团狂喜!“沉冤得雪!三司明镜高悬!”“曹总宪、韩部堂、王天官,真乃国之柱石!”左顺门外的跪谏人群瞬间化为欢呼。
李邦华本人老泪纵横,亲自至三法司衙门拜谢。清流对改革的疑虑大幅消减,甚至开始主动审视自身。
其他官员则感到不可思议!三司不仅敢动“清流砥柱”,更能顶住压力为其洗冤!钱嘉徵的构陷被精准识破,更彰显了新机制的严密与公正。
“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而且…真能分得清忠奸!”恐慌情绪开始被一种敬畏所取代。王永光“立信”的目标,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逆转,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初步达成。
支持改革者士气大振!“连如此精密的构陷都能识破,三司会审,信得过!”“不枉不纵,方显法度威严!”
都察院曹于汴经此一役,威信大增,但教训深刻。他严令都察院所有关键证据,必须由两名无关联御史共同核查、背书,方能进入卷宗。对核心证人的证言,必须寻求至少一个独立旁证。
设立“反构陷核查”小组,专门负责筛查弹劾案中可能存在的诬告、构陷线索。钱嘉徵案成为内部警示教材。
王永光抓住此次时机,巩固改革成果火速落实李邦华复职,并亲自慰问,展现吏部公允。
依据三司对钱嘉徵及涉案官员的判决,雷厉风行地执行黜革、追夺诰命,并更新“污点档案”。
将几位在地方素有政声、经严格考察的官员补入关键空缺(包括之前周显宗和李案牵连出的位置),并公开其履历政绩,彰显吏部“选贤任能”之效。
并要求吏部考功司定期将官员异常动态(如巨额不明财产、频繁异常人事调动)抄送都察院,作为核查线索。
刑部韩继思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法曹青天”。他借此推进完善“关键证人保护”制度:设立专门区域,制定严密流程。
制定“三司会审”类案证据指引,以周显宗(铁案)、李邦华(构陷反转)两案为范例,详细规定各类罪证的最低证明标准、常见陷阱及核查要点,下发三司官员学习。
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小案”,流程进一步精简;对复杂大案,预留充足核查时间,但设定合理时限。
对在钱嘉徵案初期监管不力的狱吏进行严厉惩处。
在第二次月度会商中,气氛己截然不同。王永光总结道:“邦华一案,凶险万分,然最终拨云见日,反使我三司威信更立!此乃诸公秉持公心、严守法度之功!然亦暴露诸多不足。吾意:”
其一;将‘三司会审’专班升格为常设‘吏治清源堂’:固定人员、场所、经费,专司重大吏治案件,赋予其更高权威与稳定性。
其二;建立‘三司互查’机制。都察院可抽查刑部己审结案件程序是否合法;刑部可复核都察院移交证据的严谨性;吏部可反馈依据判决处置后官员的表现,形成闭环。
其三;定期发布‘吏治清源’公告。选择典型案例(如周显宗伏法、李邦华雪冤、钱嘉徵构陷反坐),详述案情、证据、判决依据及吏部处置,刊行邸报,通达天下州县,宣示朝廷整饬吏治之决心、法度与成效!
曹于汴、韩继思欣然赞同。经此生死考验,三法司的协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完善,改革的根基在惊涛骇浪中被锤炼得更加坚实。
紫禁城的飞檐翘角挑着几缕残阳,将“吏治清源堂”新制的黑底金字匾额映得格外肃杀。
堂内,都察院经历张清源、吏部考功司郎中李文博、刑部清吏司郎中赵廷枢三人围案而坐,案头堆叠的卷宗己换了一茬,空气里弥漫着墨香与无形硝烟混合的气息。钱嘉徵案的血腥气尚未散尽,新的雷霆己蓄势待发。
“第三批案卷,十七宗。”张清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指尖划过卷宗名录,“重头在地方:漕运总督衙门、两淮盐运司、蓟州边镇粮道…桩桩件件,皆是国之命脉,亦为蛀虫巢穴!”
他抽出最厚的一册,“首案:漕督衙门仓场主事刘一焜!三年间,勾结奸商,以霉变陈粮顶替新粮入库,虚报损耗,侵吞漕粮折银不下五万两!
实证——奸商供状及秘密账簿(详列分赃记录)、仓场书吏证言、霉粮样本、历年损耗异常账目比对。”
赵廷枢凝神细看账簿副本,条分缕析:“赃银流向?”
“己查明,大部分经京城‘汇通’钱庄洗白,钱庄掌柜及账房己被都察院密控,账簿亦在掌控。”张清源答得干脆。
李文博迅速翻出刘一焜的履历:“天启五年捐纳入仕,历任仓场大使、主事,考功平平,‘谨小慎微’?哼,好个谨小慎微!吏部建议:即行革职,待定罪后追赃!”
流程早己熟稔。三人分工明确,张清源陈述证据要点,赵廷枢核查法律关节与证据链条的严密性,李文博同步拟定初步人事处置。
签押落笔,判决文书与吏部黜革行文如同催命符,由快马首送通州漕督衙门。五日后,通州传来消息:刘一焜锁拿下狱,家产抄没,漕督震恐,仓场上下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