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王承恩的话,点中了他心中那杆秤的另一端——袁崇焕和陆铮的行为。
流言是虚的,而他们正在做的事是实的。袁崇焕在拼命加固辽西防线,陆铮在全力搜集情报。
这符合他们一贯的“能臣”、“孤臣”形象,也符合当前辽东亟需稳固的现实。
“李标、钱龙锡那边怎么说?”崇祯问道。
“回陛下,李阁老与钱阁老联名上疏,力陈流言之害!”王承恩赶紧呈上奏疏,“二位阁老言:当此辽东新挫(指大凌河之围虽解但损失惨重)、强敌窥伺之际,正需边臣用命,将相和睦。
袁、陆二人,一长于军略城防,一精于刺探制敌,相辅相成,乃辽东屏障。若因无稽流言而自毁长城,则正中建虏下怀!
请陛下明鉴,速下旨申饬造谣惑众者,并严令厂卫彻查流言来源,以正视听!”
崇祯接过奏疏,快速浏览。李标、钱龙锡的奏章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尤其点出“流言起于辽东大捷之后,时机巧合,恐非偶然”,更让崇祯心中那根警惕的弦绷紧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好一个皇太极!”崇祯将奏疏重重拍在案上,眼中怒火升腾,但这次怒火的对象,是远在盛京的敌人。
“十三山驿吃了大亏,正面打不过,就想用这等下作手段离间朕的君臣!”
崇祯来回踱步,片刻后站定,眼中恢复了帝王的决断:“传旨!”
明发上谕:严厉斥责京师及各地传播关于袁崇焕、陆铮“勾结”、“割据”等不实流言的行为,定性为“动摇国本,助纣为虐”。
着令五城兵马司及锦衣卫北镇抚司严查造谣传谣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旨意中明确肯定袁、陆二人在十三山驿及辽东防务上的功绩与辛劳。
密旨辽东:给袁崇焕:嘉勉其整饬防务之功,准其所请各项粮饷器械优先拨付。
严令其务必确保辽西走廊稳固,大凌河城需尽快恢复战力。同时,旨意中含蓄提及“君臣相得,贵在坦诚”,要求袁崇焕“事无巨细,据实奏报”,既是信任,也是提醒。
给陆铮嘉奖其忠勇,慰勉其伤势。着其“伤愈后,仍以厂卫本职为重,侦缉内外,密奏机宜”。
特别强调“辽东流言,着尔详查根源,务求水落石出,以解朕惑!”这等于将彻查反间计的任务首接交给了陆铮本人。
“再着石砫宣慰使秦良玉,速遣麾下精兵,由得力将领统率,增援辽西!归蓟辽督师袁崇焕节制,专司野战策应!”
崇祯深知关宁军长于守城,而白杆军(尤其是其步兵)在秦良玉之子马祥麟指挥下,纪律严明,悍勇善战,尤擅山地、林间近身搏杀,是难得的野战精锐。
在己巳之变中,他们入卫京师,守城表现出色,野战能力尚未完全展现,此刻正是用武之地。
此举既能增强辽东机动力量,也是对袁崇焕的实质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