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这次揭露出一个民族主义秘密组织,使他们有了一个所需要的机会,以打击仅存的一个重要政治对手。俄国人逮捕了科瓦奇,是共产党为消除一切重大反对势力而进行的斗争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斗争不久就把纳吉本人也卷了进去,并迫使他流亡国外。
第七章东欧各国和约的缔结
西德尼&iddot;洛厄里[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955
第一节战后形势
第二节对德国前盟国的几个和约产生经过
(一)程序
(二)巴黎和会,1946年7月29日至10月15日
第三节对轴心国附庸国和约的内容
(一)和约同停战协定的关系
(二)巴黎和会上讨论的问题和通过的建议
第四节和约的最后定本
第一节战后形势
在盟国着手草拟对一些前轴心国附庸国的和约时,东欧事实上已经形成其战后的格局。大战初期,斯大林曾想谋求西方盟国承认1939年8月23日德苏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中的领土条款而没有如愿;但是,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实力和信心的增强,他已经能够不顾盟国的态度,重行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和以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主的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东部领土,又进而占领了居民属于波兰人的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西部领土。担心俄国西部边界的安全,可能是促使斯大林把手伸向西部边缘地区的主要考虑。控制了这些地区,他就可以弥补在大平原上缺乏&ldo;天然国界&rdo;这一缺陷;因为这些边缘地区如果掌握在俄国手里,就会构成一片辽阔的缓冲地带,来自两面的任何新的入侵者必须先穿越这一地带,才能打到苏联本土。苏联政府之所以于1939年对芬兰开战,就是为了要重新占有俄国在1721年到1918年间在这一带拥有过的那片土地,以掩护列宁格勒大门;而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1940年8月间它之所以要吞并波罗的海国家并使之苏维埃化的一个动机。在寇松线以东的战前波兰领土这个问题上,安全的考虑是同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民族愿望相一致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问题就同俄国决心要清算它对里加条约领土条款的政治宿怨结合起来了。类似的考虑也适用于部分由乌克兰人居住、部分由罗马尼亚人居住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俄国对比萨拉比亚有着以历史为依据的领土要求,这段历史可追溯到1812年,那时它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征服该地并从此一直占有到1918年;但是,就北布科维纳而言,俄国不能用以前曾经占有过作为理由,于是提出苏联安全的需要作为理由,来补充乌克兰人的民族要求。在战争稍后一些阶段,俄国人把寇松线以东的波兰和上述的其他领土并入了苏联,虽然从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就攻入了俄国这一事实来看,这些边缘地区在战争技术发展的这一最新阶段能对苏联有多少安全价值,是很可怀疑的。芬兰沿北冰洋一带海岸直到挪威边境为止,现在也重新为苏联所得;而且,当斯大林取得西方盟国的同意,把苏联领土一直向西扩展到不冻港哥尼斯堡时,不言而喻,他也取得了他们对德苏协议中有关该港后方腹地的一些领土条款的默认。1945年6月,斯大林又从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外喀尔巴阡-卢西尼亚的正式割让,这就完成了把所有乌克兰人居住的地区都包括在苏联国境之内的政治统一过程,并消除了乌克兰分离主义运动在苏联领土外可能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潜在基地。苏联取得了这块领土,就使它同斯洛伐克有了共同的边界,也使它在喀尔巴阡山以南同匈牙利有了共同的边界。
西部的这条新的缓冲地带,并不是斯大林所取得的唯一好处。根据同前轴心国附庸国所订停战协定的规定,芬兰和罗马尼亚,以及在较小程度上还有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现在都已经在经济上同苏联连结起来。同芬兰签订的停战协定还给了俄国人种种战略上的好处,从而使芬兰人在万一发生另一次俄芬战争时简直处于无法自卫的地位。这样,芬兰的生存现在就完全依赖于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了。斯大林还不顾西方舆论的义愤和伦敦波兰政府的抗议,采取了严厉无情的措施,建立了一个&ldo;友好&rdo;的波兰,并在西部给它大片德国领土,补偿它在东部不得不割让给苏联的那些白俄罗斯地区和乌克兰地区,从而确保了&ldo;友好&rdo;波兰的持续的&ldo;友谊&rdo;。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把波兰的主权扩展到奥得河和西尼斯河的解决办法,也为了防备德国发动复仇战争的危险,1945年4月签订了波苏条约,使波兰在这两点上完全依赖它的东邻。同样地,斯大林把轴心国在1940年8月强迫罗马尼亚归还匈牙利的全部土地又还给罗马尼亚人,这就使罗马尼亚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支持来防止匈牙利的领土收复主义的可能复活,从而取得了罗马尼亚&ldo;友好&rdo;的保证。
俄国人1944年同英国政府所订的建立势力范围的协议,使斯大林指望能在西方的同意下在希腊之外的巴尔干半岛发挥支配性的影响,同时这一协议也助长了他想使俄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黑海海峡的希望。另一方面,斯大林想保持三大国间融洽关系的愿望,促使他于1944年在希腊、意大利及法国等问题上作出一些姿态,也促使他提出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ldo;人民民主制&rdo;这一模式作为东欧国家最好的政府形式。然而,他的压倒一切的考虑则是从传统的地面战争的角度所设想的苏联西部边境的军事安全,而当他被迫要在军事安全与保持对美国友好关系之间作出选择时,他选择了他心目中所设想的军事安全。直到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为止,斯大林一直摆脱不了将来德国要复仇这个思想,这是1944年和1945年内他的对欧政策中,特别是他要获得一个&ldo;友好的波兰&rdo;的决心中高于一切的考虑。1945年2月间,俄国的干预罗马尼亚,部分地是可以用斯大林的信守约言来辩解的,因为他在希腊问题上已经实践了他和丘吉尔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中的义务;但是,罗马尼亚在俄国关于黑海海峡问题的传统政策上也占有特殊地位,而且俄国人对于罗马尼亚入侵部队在大战的关键阶段给俄国造成的损害记忆犹新。建立了&ldo;友好&rdo;的波兰和&ldo;友好&rdo;的罗马尼亚,就可以防止这些国家一些传统的政党重新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