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0日到15日,按照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会议听取了五个敌国代表的意见,他们被允许对有关各和约陈述他们的看法。由于各代表团在提交修改意见方面有所拖延,直到8月下半月各委员会才开始认真审议和约草案。即使在那时,进展也还是缓慢的。8月底,外长会议开会要决定采取哪些措施来加速和会的进程。9月8日,联合国大会推迟了一个月召开,从9月23日推迟到10月23日。这就给和会规定了一个明确的期限,于是决定和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于10月15日举行。9月12日,筹划指导委员会宣布各委员会的工作必须在10月5日完成,以便留出足够时间让全体大会考虑它们的报告。为委员会里的发言规定了一个期限,各委员会终于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它们的工作。全体大会对各委员会的报告讨论了两天之后,在10月7日到9日之间就它们关于意大利和约的建议进行了表决,在10月10日到13日之间举行了关于各附庸国和约的表决。当和会在10月15日正式结束时,它已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了五十三项建议,并以简单多数票通过了四十一项。这些建议于是被提交给外长会议,以便他们在条约最后文件制定之前进行考虑。
10月14日,在和会结束之前,决定外长会议于11月4日在纽约举行,其议事日程中应包括巴黎和会关于对各附庸国和约的建议。可是,会议一开始就很清楚,外长们对待议事日程上这些问题的态度仍有分歧。外长会议的各位外长中只有贝尔纳斯一人作过保证,将接受和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一切建议,苏联代表则似乎决定完全不考虑和会的建议,而对尚有争论的和约草案条款则坚持他们原来的立场。不多久,贝尔纳斯宣称,他宁可放弃和约达成协议的尝试,而不愿投入又一场恶言恶语、令人沮丧的辩论,这个声明立即使俄国人改变了政策。莫洛托夫作了很多让步,并且在巴黎和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五十三项建议中,他最后同意了四十七项,以普通多数通过的四十一项建议中,同意了二十四项(对其中有些建议要求在措词上略作修改)。甚至那些一直无法解决的悬案也达成了协议,到12月6日,和约实际上已制订完成。经决定于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举行签字仪式。按照莫斯科公报的规定,和约一经停战协定签字国批准(对意和约则还需经法国批准)即告生效。
第三节对轴心国附庸国和约的内容
(一)和约同停战协定的关系
虽然起草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的和约是一个漫长而又费力的过程,和约的许多政治条款却来源于对各该国家的停战协定。这些停战协定又是在一定程度上以意大利投降时所订的协定为依据的。1943年9月3日同意大利签订的最初的停战协定完全是军事性的,但9月29日签订的停战补充条件却包括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条款。这些协定是在以意大利为一方,以英国和美国为另一方之间签订的,1943年10月赫尔和艾登访问莫斯科之前,俄国人并没有参与同意大利就政治解决办法所进行的谈判。在赫尔和艾登访问莫斯科的那个时候,俄国领导人提出了七点意见,希望把它们包括在同意大利所订的协定之内。虽然艾登向莫洛托夫保证,这些意见大部分已经采用了,但莫斯科会议还是一致商定应发表一个关于意大利的联合声明,把俄国人所提的七点包括进去。1944年春天和初夏,俄国人在同罗马尼亚人和芬兰人谈判那两个终于在1944年9月间签署的停战协定时,显然借鉴了对意大利的停战补充条件和莫洛托夫的七点。在10月中,罗马尼亚停战协定就被利用来作为同保加利亚签订停战协定的样板,后来又在1945年1月间作为同匈牙利签订停战协定的样板。
关于逮捕和审讯战犯、解散法西斯组织和机构、废除种族歧视和其他歧视性的立法、释放由于对联合国家表示同情而被捕在押的人,这些都是一切停战协定上共同规定的一般条件‐‐其间只有一些为适应各该国当地情况而作的小变动‐‐这些显然都来源于1943年9月29日的对意协定。停战协定中的军事条款大部分是关于停止对盟国的敌对行动和继续对德作战,因此同和约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停战协定中的领土条款却是很重要的。就罗马尼亚来说,这些条款进一步肯定了1940年6月28日所划定的苏罗边界,当时罗马尼亚把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割让给了苏联。同时还取消了1940年8月30日把北特兰西瓦尼亚划给匈牙利的第二次维也纳议定书,宣布特兰西瓦尼亚(或其大部分)应归属罗马尼亚。没有提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边界。对保加利亚的停战条件在划界方面没有作出什么规定,但是,停战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保加利亚的武装力量和民政当局应从希腊和南斯拉夫领土上撤走,保加利亚兼并这些领土的法律应予废除。因此,保加利亚暂时恢复了战前的国界,它和邻邦的领土纠纷留待以后解决。至于匈牙利,条款订得比较明确。1938年11月2日和1940年8月30日的维也纳议定书被宣布无效,而且匈牙利承担了义务,要从1937年12月31日那个时候的边界以外的领土上撤走它的武装力量和民政当局,并废除把这些领土并入匈牙利的立法。这样匈牙利至少暂时又被限制在1920年6月4日特里亚农条约所规定的边界范围之内了。对芬兰的停战协定恢复了1940年3月12日条约所规定的苏芬边界,只是俄国人放弃了汉科半岛的租借权,改为租借波卡拉半岛地区的领土和领水五十年,并把佩特萨莫省归还给苏联,从而割断了芬兰同北冰洋的联系,使苏联拥有前俄罗斯帝国所曾拥有的同挪威的共同边界。对芬停战协定还重行确认了1940年10月11日关于阿兰群岛非军事化的芬苏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