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第二次欧洲世界大战转折点 > 第137章(第1页)

第137章(第1页)

事实真相是,从英美的观点看来,意大利战役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尽快地解放全半岛,而是在于取得一些空袭德国的轰炸机基地,攻占罗马以振军威,使德军疲于奔命并使其调离法国;而就英国人来说,目的在于利用南部意大利作为进攻巴尔干的跳板。这个战役原就是作为全球范围内对德对日作战的一个辅助部分来计划的,因此常常因为人员和装备被输往别的战线而推迟,特别在美国说服别国同意了它那集中全力进军西欧而置巴尔干于不顾的观点以后更是如此。

意大利人在漫长而痛苦的解放过程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之后,又面临着特别艰巨的重建工作,因为,意大利是西欧最贫困、人口过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经过了二十年的法西斯统治之后,它的政治制度非得从根本上彻底重建不可。这就无怪乎意大利在战后会有怨恨和幻灭的情绪,无怪乎意大利人要责怪英国人和美国人用和平和繁荣的虚假的诺言骗他们投降了。

第二节英美的政策和停战前的保证

毫无疑问,对意大利人是作出过一些诺言的,而有些诺言从当时情况看来显然是轻率的。英国和美国在对意政策上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容易完全协调起来,这也就不利于改善意大利和盟国之间的关系。据报道,1943年8月曾在魁北克会议上有过谅解,同意英国人在地中海享有较大比重的控制权‐‐一句没有什么实惠的空言,如果英国人不能得到巴尔干的话‐‐但是在实践中,整个这段时期内盟国的政策始终是丘吉尔和罗斯福以及双方军事和文职顾问的不同观点之间某种不稳定的妥协。也不能不考虑社会舆论。虽然英美两国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都担心,一般老百姓可能会反对太便宜地放过了意大利人,那些可以称之为&ldo;国际新政派&rdo;的英美人士却一直在鼓吹给意大利以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政治自由。也还必须考虑到美国国内的意大利裔美国人。

停战以前,在英美的宣传和政策声明中,除采用&ldo;避开即将降临的严厉惩罚&rdo;这一极为有效的论点之外,还加上了一些劝诱之辞,这种劝诱不可避免地促使意大利人抱有这样的希望,以为只要抛弃德国,他们就可免于再参与任何作战,甚至他们的战争罪责也可不予追究。例如,美国政府宣布过,从1942年10月19日起,意侨将不再象德国人和日本人那样被视为敌人;丘吉尔的一些广播演说则特别挑出墨索里尼,说:&ldo;只有一人&rdo;应对意大利可耻的、悲惨的参战负责,并且呼吁意大利的&ldo;王室、全国人民和军队&rdo;&ldo;对意大利的存亡和前途稍加关心&rdo;;美国和英国的宣传都决心不仅要在意大利人同德国之间,而且也要在意大利人民和他们的领袖之间打开一个缺口。同意大利的一些流亡分子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接触。法国沦陷后,英国人曾帮助上述流亡分子中的某些人逃到美国和拉丁美洲去,让他们在那里帮助建立&ldo;自由意大利&rdo;运动;后来,又帮助一些反法西斯分子横渡大西洋回来,以促进意大利内部的秘密反抗活动。对这些&ldo;自由意大利运动分子&rdo;并没有给予足以改善意大利战后地位的任何一种承认,可是有过的那种接触无疑有助于提高反法西斯分子的希望。

英美政府的对意政策,除受当前战争需要的影响外,也还受到两国政府对战后和平方案总的想法的影响,而在这一方面意大利人也觉得他们有理由可以找一些希望。不错,这些缔结和约的目标是有它们较为严峻的一面的。盟国明白宣布他们要根除法西斯主义和惩办战犯。罗斯福特别着重要惩办&ldo;首恶分子&rdo;及其死党,丘吉尔也不反对迫使意大利人交出法西斯头子,只要不因此而牺牲军事上利益。而且意大利也不能指望保有其在法西斯政权下征服的土地。到1943年时,埃塞俄比亚早已失掉了,而英美两国都已承认了阿尔巴尼亚独立的权利。然而,关于法西斯掌权以前意大利本来就有的那些殖民地,关于南蒂罗尔,关于的里雅斯特,则除艾登于1942年1月8日在下院发表过决不能再容许意大利统治昔兰尼加的塞努西的那句话以外,英美没有宣布过任何定论,而许多意大利人则希望(不管怎样不合理)能获得比最后强加给他们的较为有利的条件。

有关意大利国家前途的两个主要诺言是:第一,在意大利人抛弃了纳粹德国和本国的法西斯领导人之后,&ldo;重组后的意大利&rdo;可望在欧洲各国大家庭中占有一席受人尊重的地位;第二,他们&ldo;最后&rdo;将有机会&ldo;依照自由、平等的基本民主原则选择自己的政府&rdo;。这两项保证显然都是能够办得到的,也是不大会引起不切实际的希望的。可是,其他的一些诺言,虽然完全是出乎诚意的,但在当时比较容易引起误解,或者易于因后来事态发展而变得无法履行,而这些事态发展,也许可以说,是应该更清楚地预见到的。例如,1942年11月14日伯利的讲话就把解放描绘得实在太容易而且毫无痛苦,同时他关于美国无意把&ldo;惩罚性&rdo;的和平条件强加给意大利的主张,可能已经助长了意大利也许不必支付赔款或不必放弃的里雅斯特的幻想。1943年7月28日,罗斯福曾亲自着重指出各占领国决意要使西西里免于匮乏。当艾森豪威尔1943年7月29日的广播文告正在草拟时,美国三军参谋长建议这位将军在文告中应提出,如果意大利投降的话,将释放&ldo;好几十万&rdo;战俘。在丘吉尔对此表示反对之后,文告仅仅提出以拘留在突尼斯和西西里的战俘同被拘在意大利的盟军战俘相交换;而后来,停战条件却只是规定释放盟军战俘,根本不提交换。阿尔及尔盟军总部向意大利进行的宣传中许了过多的愿;占领军发行的流通券,背面印有&ldo;四大自由&rdo;,象征着盟方特别是美国人本来的良好意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