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的审判和惩办,是说明意大利处境异常的又一个例子。英国军事法庭不仅受理对盟国军民所犯罪行的案件,也受理对意大利人所犯罪行的案件,审讯结果,有一个德国将军被判处死刑,另一个被判处十年徒刑。同时凯塞林本人和他的两个部下冯&iddot;马肯森将军和梅尔策将军也被判处死刑(后来减刑为终身监禁)。因为他们三人曾下令在罗马郊外阿尔德阿蒂内的沟坑里屠杀三百三十五名人质,而凯塞林还发布过对平民实行报复性暴行的命令。
另一方面,意大利人被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列为战犯的有一千二百零四名,列为嫌疑犯的有六十九名;被英国和各自治领提出控诉的有战犯一百七十名,嫌疑犯九名;被希腊提出控诉的有战犯一百七十九名,嫌疑犯十一名;被南斯拉夫提出控诉的有战犯七百六十四名,嫌疑犯四十二名;被法国提出控诉的有战犯八十名,嫌疑犯五名;被埃塞俄比亚提出控诉的有战犯八名,嫌疑犯二名。在战争罪行委员会自编的该会工作《历史》上发表的那些较为出名的被判罪的战犯的一长串名单中,唯一的一个意大利人名字是尼古拉&iddot;贝洛莫将军,他是因杀害再度被俘的英籍战俘而于1945年被枪决的,但是在盟国法庭上还审讯了许多别的意大利人,作出并执行了别的一些死刑判决。在科西嘉和希腊,也有一些意大利人被控对当地居民犯有罪行而受审(在科西嘉,全部是缺席审判),在挪威则有一名意大利人由于他在参加德国保安机关工作期间犯下的罪行而被处决。墨索里尼本人和其他一些本来可能会被要求提交审判的人,有的当场就被意大利人自己处死了,有的则受到意大利法庭的审判。然而,另一些&ldo;被要求交出&rdo;的人不仅仍然活着,有的还在政府中任职。埃塞俄比亚提出的战犯名单中第一个就是巴多利奥;南斯拉夫提出的战犯名单里有1947年时任意大利国防部秘书长的塔德奥&iddot;奥兰多将军和那年的内政部副部长阿基尔&iddot;马拉佐。该两国政府都一再要求盟国把它们所提名单上的战犯交出来,但都没有结果。
第十一节经济重建
即使在大战以前,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一直是险象环生的。它的人口出生率,以前是欧洲各国中属于最高之列的。尽管当时推行着法西斯的人口政策,出生率已从1921-1925年的千分之二十九点八下降到1936-1940年的千分之二十三点三(到1950年时已下降为千分之十九点二),但即使如此,在此后若干年内每年大概还要多养活四十万或更多的新增人口。在略小于英伦诸岛(包括爱尔兰全部)的意大利,人口已超过四千万人,意大利远没有英国那么物产丰富,煤和其他矿藏贫乏,它的土地除波河流域最好的一些地区和其他一些得天较厚的地区外,往往都是土质差、贫瘠或肥力耗竭了的。意大利的食品供应有一部分要依靠进口。[在多数年份]甚至还得进口一些小麦,而它所需的大部分燃料、肥料和许多工业原料也都有赖于进口。它用以偿付这些进口的出口,主要是一些工业制品(制造这些工业品所需的燃料和原材料还得要进口)以及水果、蔬菜、酒、手工艺品和其他的意大利土特产(那又都是些最容易遭受进口国家贸易限制影响的商品);进出口相抵后尚不足的收支逆差则靠移民汇款、航运收入和旅游业收入来抵补。因此,意大利是最受世界价格波动或别国经济政策变化的摆布的几个国家之一。
墨索里尼为了想减少意大利对外贸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了备战)而扩大了工业,但这并没有提高工业的生产效能。新的自给自足的做法是不经济的,因此生产成本增加,质量则有下降趋势。在农业方面,为了鼓励多种小麦而使畜产和土地的肥力受到了损害。生活水平下降,1929-1930年以来预算连年发生赤字。经过三年战争,累计赤字达二千八百亿里拉,纸币流通额从二百五十三亿增至九百六十四亿里拉,零售食品价格为1938年水平的五倍,而燃料和物资供应的不足则又阻碍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面包的配给量‐‐许多人除面包或面条之类的食品外是很少吃得起其他什么东西的‐‐是欧洲最低的,而且还常常买不到。法西斯政府在采取管制措施方面行动迟缓,缺乏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则又贪污无能。有钱人仍能买得到奢侈品,使来自严格实行&ldo;战时经济&rdo;国家的人们为之惊讶不止。而且意大利人也不习惯于(或者说,生性不乐于)接受管制措施,特别是当东西显然不够分配时更是如此;因此黑市已很活跃了。
意大利人曾指望解放后生活能有所改善,但解放带给他们的却是更严重的穷困和冻馁。的确,在1945年以前,南方缺乏食品更甚于北方,物价也是南方比北方更高,虽然通货膨胀的程度北方要严重得多。南方在它同远较肥沃的北方的联系被切断后,先是要负责供应一个大城市,接着是供应两个大城市的居民生活,而它自己的农地很多是饱经战火蹂躏的,它的本来就不如北方的公路和铁路遭到的破坏则更为严重得多。盟军不仅对自己修复的运输设施有优先权,对其他各种物资供应、服务和房屋建筑物等也都如此;而且盟国军人花钱之挥霍,并不亚于他们来到之前曾在这里的德国人,他们的生活水平很高,意大利人必然会拿自己的生活水平与之相比。全部占领费用都要意大利负担;盟军自行印发占领军军用通货,在1943年的一个短时期内印发的是&ldo;金印美元&rdo;和&ldo;军用英镑&rdo;,后来则是&ldo;盟军军用里拉&rdo;(盟军里拉);这后一种通货,到1946年3月意大利政府负责提供里拉时,已经发行了九百亿里拉。人们一看到&ldo;盟军里拉&rdo;,就会想起占领带来的财政负担,那是北方所没有的,德国人在北方是使用意大利纸币的;而汇兑率之所以定为每美元一百里拉和每英镑四百里拉,据说是由于英国财政部想压缩开支,这种汇兑率一开始就被人们批评为里拉贬值太甚,而且提出这种批评的,不仅是意大利人。通货膨胀很快就远远越出了盟军或意大利当局所能控制的范围,到战争结束时,罗马的零售食品价格高达1938年的三十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