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的里雅斯特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的里雅斯特过去不仅是奥匈帝国的主要港口和造船业中心,而且,由于当时在关税税率和铁路运价方面有着特殊的安排,奥地利帝国的内陆地区通过的里雅斯特来进行其对外贸易,较之通过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港口更为有利。奥地利帝国政府的这一政策,是该城繁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经由的里雅斯特的那条同海路联运的陆路交通路线是要越过亚得里亚海岸与多瑙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的,通向的里雅斯特的铁路的造价和维持费(虽然它们所经过的山口的海拔比较地说来还是低的),总是要比通向与之竞争的那些港口(汉堡、但泽、什切青、格丁尼亚等)的铁路线更为昂贵,因为后面那些港口都是通过长长的河谷同内地连接起来的,在这些河谷中造一些补充天然水道的铁路比较容易,也比较便宜。1918年后出现的那些继多瑙河帝国而起的国家,是可以自由地考虑到运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它们所要利用的港口的,同时它们又倾向于根据某些并非尽属经济方面的理由而尽可能地选用那些位于自己领土范围内的港口,就象过去奥地利帝国政府基于同样的理由而偏爱的里雅斯特(匈牙利王国政府则偏爱阜姆)一样。这些变化产生了很不利于的里雅斯特的后果,于是南斯拉夫人在1946年时提出了这样的论点:的里雅斯特在意大利统治下是永远不会繁荣的,因为有别的意大利港口同它竞争,只有把它并入它那&ldo;天然的贸易腹地&rdo;南斯拉夫,才能使它恢复繁荣。这样来解释的里雅斯特港的贸易衰落是太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也不是完全真实的。虽然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意大利通过的里雅斯特所进行的贸易有一部分确乎是人为地发展起来的,但的里雅斯特总是意大利在亚得里亚海的唯一深水港,甚至威尼斯也不是完全代替得了它的。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二十年代初期,的里雅斯特贸易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奥地利帝国的瓦解和中欧的经济崩溃,而其后在二十年代晚些时候,德国为了想夺取中欧的贸易,对中欧奥匈帝国瓦解后那些继起的国家运货去北德各港,特给予低廉的运价,这就进一步加甚了的里雅斯特的困难。
贸易统计的数字,不论是当初南斯拉夫部分地区还属于奥地利帝国的那个时候的数字,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数字,都没有证实南斯拉夫人所说的南斯拉夫是的里雅斯特的真正贸易腹地的这一论点。尽管意大利鼓励对意贸易,1937年度在的里雅斯特经由铁路运输的贸易额中仍有近四分之三是同意大利以外的其他国家进行的;那时对奥贸易占百分之三十四,对意贸易占百分之二十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贸易占百分之二十,对匈贸易占百分之七点五,而对南斯拉夫的贸易却只占百分之五点五。在经由海道运输的贸易额中,以意大利港口为对手的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其余的主要是同地中海东岸一带和比这更远的地区进行的。
对于非意大利籍的使用者来说,这个港口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所提供的自由港便利。除1891年设立的维克多&iddot;艾曼努尔区和达奥斯塔公爵区这两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外,到1939年时又增辟了两个自由贸易区,木材码头区(木材堆放处)和圣萨巴区(石油提炼厂)。人们在自由贸易区内经营着各种加工工业,这些工业再加上它们的原材料和产品的买卖和转运,给的里雅斯特带来繁荣。没有证据表明,意大利对该港的控制削弱了它在商业上的价值或导致了偏向于控制国或只有利于任何某一个国家的过分歧视。
意大利对于的里雅斯特工业方面的发展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意大利建造战舰和大客轮,使该城拥有一万七千名直接雇员的主要工业‐‐造船工业‐‐得到好处;建立了一座雇有一千人的钢厂;1931年后意大利对石油精炼产品课以进口税,这就刺激了的里雅斯特发展起一个大规模的炼油工业。到三十年代后期,该港工业雇用的人员达六万人;也许两倍或三倍于直接靠该港贸易为生的人数;工业的这一发展是战前早就有的趋势的继续,并不完全是由于意大利官方政策的人为刺激,虽然贸易和工业(特别是重要的保险业)都是紧紧地同意大利经济连结在一起的。
第六节四大国委员会提交外长会议的报告
尽管西方各大国都同意采用1910年的奥地利人口普查数字,四大国委员会还是没有就意南边界问题作出一致的决定,在1946年5月提交给外长会议的地图上,标示出来的不是一条而是四条拟议边界线。西方国家建议的三条线都把的里雅斯特留在意大利境内。英国和美国代表提出的两条线几乎完全相同,都很接近于上面所描述的1919年的种族分界线。这两条线将会使每一方留在异国统治下的居民人数减至最低限度‐‐大约将有十一万五千名意族居民留在南斯拉夫和七万名南族居民留在意大利。而且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里雅斯特的南族居民,阜姆和扎拉的意族居民‐‐是产业工人,如果需要交换的话,交换这些产业工人要比交换土地耕作者(特别是自耕农)容易得多。俄国提出的那条线几乎把南斯拉夫人要求的所有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把整个威尼斯-朱利亚都划归南斯拉夫。法国拟议的线则使留在异族统治下的双方两个少数民族加在一起的总人数减至最少。但这也许可以认为只是在字面上而不是在精神实质上贯彻了委员会的指示。如果采用法国拟议的线,那末留在南斯拉夫统治下的意族居民要比留在意大利统治下的南族居民多得多,而且伊斯的利亚海岸上的所有各个意族城镇将被统统划在南斯拉夫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