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第二次欧洲世界大战转折点 > 第173章(第1页)

第173章(第1页)

所以,到了1947年春天,国内国际条件都已成熟,相对地说其声望还没有玷污的戴高乐又可以东山再起,担当政治领袖了。他本人在共产党问题上迄今还没有明确表过态:他所做的只是象其他许多法国人一样,努力争取民族的团结,希望从共产党人那里得到较好的合作的表示‐‐虽然他对于共产党人能否改变心肠无疑地没有某些人那样乐观。但现在,美国总统已经宣布了杜鲁门主义,从而发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向共产主义发动反攻的信号,而且这一行动已经在惊惶失措、无力自救的欧洲引起了极为巨大的反应。戴高乐现在只要在法国发出号召,就大可以希望趁势达到在国内反共、在国外反俄的目的。因此他宣称,不能再容许法国继续&ldo;沿着深渊的边缘徘徊了&rdo;,并当上了一个公开扬言要在全国范围内为修改宪法大造舆情的新政党‐‐法兰西人民联盟‐‐的领袖。可是,这新党并不具体说明在第四共和国宪法中它要修改的究竟是那几条。考虑到它想要讨好的社会阶层的面是广的,而它的创始人又是信赖神秘主义的,它所提的反对意见也许非含糊其词不可,但这些反对意见却是用这样一些口号表示的:&ldo;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rdo;、&ldo;实行分权制&rdo;、&ldo;结束党派无政府状态&rdo;、&ldo;在法兰西自己的旗帜下团结起来&rdo;,等等。尽管如此,它还是显示出了两个为人们所熟悉的、很不平凡的特点:第一,不相信或不理解政治上的各派分立是真正民主政府的基础,相信一些棘手问题可以靠直接诉诸公民投票来解决;第二,特别欣赏美国式的总统制。

建党后不到一个月,法兰西人民联盟就拥有了一百万党员,在1947年10月的市政选举中它赢得了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的席位‐‐从前投票支持人民共和党的人有半数以上投向戴高乐阵营了。还留在戴高乐联盟里的那批人则全部归附,倒霉的加比唐地位下降,成了一般成员,而前社会党党员、人类学家雅克&iddot;苏斯戴尔却当上了总书记。过去曾是共产党人的安德烈&iddot;马尔罗也是戴高乐将军在党内最亲密的合作者之一。的确,正象其他独裁性质的政党一样,法兰西人民联盟的力量主要在于它把一些很不相同的、在某种程度上一度相互对立的人联合在一起。在这个党的普通成员中,有着一些先前曾经投身到人民共和党内去寻找出路,而后来一等到出现了更右的党派(如自由共和党)时,就又投身到这些右派政党中去的分子。这些人来自教会人士、小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特别是教会人士,他们有大批人加入法兰西人民联盟,虽然即使在这些人之中,还远不是全部都倒向该联盟的。加入法兰西人民联盟的这些不同类的人的一个共同动机是反对共产主义,对于这一敌人,他们和他们的领袖现在终于可以指名揭发了。共产党人接受这一挑战也不慢;他们给法兰西人民联盟的回敬是特地成立一些&ldo;戒备委员会&rdo;,来同这个联盟的影响和活动作斗争。这个联盟同样地也引起了社会党人的敌意,甚至连人民共和党人也对它没有好感,他们在同共产党人长期携手之后不可能设想同该联盟合并,但也还不敢对自己从前的庇护者决裂到兵刃相见的地步。因此他们禁止自己的党员参加&ldo;戒备委员会&rdo;。但是,不论是好是坏,也不管人民共和党作出的种种姿态,法兰西人民联盟还是自然而然地吸收了人民共和党中的右派和中间派分子,至少吃掉了旧激进社会党的三分之二,并把三个极右派政党完全吞没,使其不再成为独立的组织。这样,法兰西人民联盟就成了右翼方面主要的、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大党;这也就为法国政界最终发展成为三大势力‐‐共产党、戴高乐派和所谓的&ldo;第三种势力&rdo;‐‐鼎立的局面扫清了道路。

原来的中间派政党,对于自己被那些&ldo;巨石&rdo;挤出政治舞台,并不完全甘心。它们中间仍然有一部分人无法在极左或极右的政党中找到精神上的归宿;甚至在人民共和党中也无法找到这种归宿,因为,人民共和党一面标榜天主教教会主义,一面又标榜社会主义,在信奉反教会的个人主义的那些老派激进分子看来,这两个方面都是令人厌恶的。因此,在1946年4月间,以原来的激进社会党为核心,连同独立激进党、&ldo;共和青年&rdo;以及右翼组织&ldo;民主同盟&rdo;中较温和的一部份人,联合组成了一个叫做&ldo;共和左翼联盟&rdo;的中间派集团。为使这个混合体带上一些必不可少的时髦的抵抗运动色彩,还把头号抵抗运动政党‐‐民主社会抵抗联盟‐‐的成员也拉了一些进去。但是它仍然有着原来那些老政党(如激进社会党)各自本来就有的弱点‐‐就是说,它只是一些党派为了便于搞竞选而拼凑起来的松散联合,绝不是当时那几个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政党的真正对手。直到后来,只有当那几个政党中的两个‐‐人民共和党和社会党‐‐发现它们自己也同样地处在两大极端派巨人之间的无人地带时,一个多少能作用的、更称得上&ldo;第三种势力&rdo;的缓冲集团才得以建立起来。

(二)戴高乐和各政党在制宪问题上的斗争

法国政治生活结构的这一颇为迅速的简化过程,由于下面两个因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加速:一个因素是由戴高乐建议实施的新选举制度;另一个因素是新宪法产生过程中不免要有的一些相互勾心斗角的活动。解放后的一般倾向是主张采用&ldo;纯粹的&rdo;比例代表制作为法国今后选举制度的基础,虽然也有些地位牢固的少数派另有其他的看法。一个由激进社会党人领导的少数派赞成恢复第三共和国的&ldo;第二轮投票制&rdo;;另一个由勒内&iddot;加比唐领导的少数派则赞成采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那种只要得票比别人多就可当选的制度。而戴高乐却提出了一个最初似乎对什么人都不讨好的折衷办法。这是一种改变了的比例代表制,是以比利时和瑞典的选举制度作为依据而设计的,在这种制度下,投票时取舍的对象是各个党派的候选人名单,落选名单所得的选票就算是白投了‐‐不是象魏玛德国的选举制度所规定的那样汇合成全国数字而起作用。后面这一种特点往往是有利于拥有强大地方势力的政党,同时也给了人们一些抱怨的口实,说这是牺牲城市和工业区居民的利益而使富裕农民阶层和小资产阶级的权势长此保持下去,从而挫抑了目前正席卷法国的激进潮流。但其总的作用,则在于减慢任何这样的趋势,即或者走向两党制,或者走向进一步增加政党数目。因此,它有助于发展一种新的政治格局‐‐由四、五个强有力的党派机器代替战前政治舞台上的那些纪律松弛、易于伸缩变化的组织。事实上,这种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容许党的领导人或党的&ldo;机器&rdo;可以提名他们所愿意的人到议会里去作为党的代表。选民只投政党的票,谁当候选人则由党指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