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穿记事by绯毓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这是什么书,竟有如此好的句子。

秋月将书合上,才见封面上赫然印着《金刚经》三个大字。

原来她刚才因王府派人之事,心绪不宁下,无意间拿起了上次年夫人带来的几本佛经。

当时她因为有前世的记忆,对佛经很是不以为然。

毕竟在前世,甚少有人翻看佛经,印象中好像只有老人和信佛之人才会看这类的东西。

但又因是年夫人带来的,就随手放在了书案上,却不料佛经里也有这么好的句子。

秋月将手中的这本书放下,拿起旁边的一本,细看来,却是《景德传灯录》。

这是本什么书,怎么不像是佛经?秋月心下疑惑,随手翻了一页。

恰好翻到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秋月心下一动,这如满禅师真真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回答的意思是: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

秋月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唐顺宗能否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却看到这唐顺宗又问道: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再一次开示道:

「佛体本无为,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秋月看到这里,只觉得有如醍醐灌顶,&ldo;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rdo;

&ldo;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rdo;,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而不能体悟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

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减。

秋月愣愣的看着这几句话,仔细忖度,第一次正视了自己内心:枉我一直自命清高,觉得自己超脱在众人之外,不理会她们的小动作。不论她们怎么对付自己,在她内心深处,不过是悠然看戏之心,从未真正将她们放在心上。

却终究还是被贪住,无法跳脱轮回之外。

秋月心下一叹,她终究也不过是一凡夫俗子,也许永远也无法达到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

难怪年夫人要她看佛经,这经书上的道理,竟是四书五经里没有提到过的。

不过秋月心中又生出了另一个疑问,为何在现代,出了上了年纪的人和信佛者,看佛经之人会少了这么多?

她却是忘了,佛经上所讲都是文言文。在现代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又有谁会真正静下心来看佛经,品真理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