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人虽多,但中秋节毕竟不同于上元那日,可以走百病放河灯。
是以河边人并不多,毕竟依照传统,这日每家每户都聚在一起团圆,吃月饼,赏月。
也正是因为街上人不多,胤禛考虑到较之大型节日街上的车水马龙,如今是热闹又不失安全,这才带了两人出宫。
待侍卫买了灯,又买了笔墨,秋月和福惠取了一个灯,也不要苏培盛帮忙,只接过他递过来火折子,两人兴冲冲的捣鼓孔明灯。
只要火不灭,灯很容易就会被放起来。
很快热空气就将一个灯吹的鼓涨了起来,秋月稳着灯,接过苏培盛递过来的笔,在空白的纸上提笔道:
玉轮千载,谙解人世几悲欢?
莫叹尘缘如水,应识光阴似箭,弹指老红颜。
趁此中秋夜,情线共婵媛。
写完最后一笔,秋月松了左手,仍孔明灯随着轻柔的夜风飞到天际,直至消失不见。
「玉轮千载,谙解人世几悲欢?」胤禛略显呢喃的话在秋月的耳后响起,&ldo;为何写这么悲凉的语调?&rdo;
&ldo;难道不好么?&rdo;秋月扭头问道。
&ldo;好是果然好的,只是太作悲了。
秋月笑着将笔递了过去,道:&ldo;那让妾看看爷佳作。&rdo;
胤禛瞥了她一眼,接过笔,在侍卫新弄好的孔明灯上提笔道:
花好枝头月色新,看花赏月属闲身。
姮娥更是多情甚,个个樽中送一轮。
&ldo;中规中矩,乏善可陈。&rdo;秋月笑着点评道。
被她这么一说,胤禛瞪了她一眼,方将手中的灯放了,&ldo;比你那「谙解人世几悲欢?」要好。&rdo;
秋月扑哧一笑,又见胤禛脸色愈发的难看,更觉有趣,眼里满是笑意。
见她如此,胤禛心里微微气闷,恰好此时凉风从河面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忆起秋月在那副图上写下的「可奈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胤禛略一沉思,在苏培盛新拿过来的孔明灯上写下:
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
梦想回思忆最真,那堪梦短难常亲。
兀坐谁教梦更添,起步修廊风动帘。
可怜两地隔吴越,此情惟付天边月。
随着他一句一句写下,秋月面上愈发新奇,待最好一笔落下,不禁抚掌道:&ldo;好诗,果然好诗,若爷肯花一丝功夫在这上面,只怕将来是也不输李杜的一大文豪了。&rdo;
写诗其实并不是仅仅是见了才做,就像红楼里面说的,&ldo;古人写诗,也不过都寄兴寓情耳;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rdo;
写诗更重要的是诗人描写的那种意境,好比小说家写小说,不过是虚幻而已。
而胤禛这首,描写了作者夜晚梦见美好的爱情往事,被惊醒后对无法相守的爱情的无限惆怅之情。
入梦,听漏,钟鸣,惊醒,兀坐,起步,风起,帘动,慨叹,望月,一个个动作描写细腻而生动。在寂静黑暗的夜晚之景中见孤寂无奈之情,是所谓触景生情。
果真是情诗中的佳作,也难怪秋月抚掌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