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车载着莘莘学子回到三十七房的时候,院门口已经聚满了来接孩子的丫鬟婆子以及各房各院儿那些无所事事的姨太太们,毕竟这可是娱乐极度匮乏的古代,所以打着接萌娃回家这个由头,老娘们集体凑在院门口八卦一下东家长李家短于情于理都不是很过分。
“娥姐,我回来了。”
跳下马车的高阳在一群大姑娘小媳妇中找到衣着朴素的翠娥,然后不管不顾的拽着她就往院里跑,以至于不明所以的翠娥差点被这个小生莽子拽个跟头,“慢点、慢点,都到家了你急啥?”
高阳心想话了,“我能不急嘛,那帮小逼崽子嘴上没一个把门儿的,指不定谁一兴奋就把中午的事秃噜出来了,届时门口那几万只鸭子不得把自己嘤嘤死。”
晚饭后,站在木盆里洗去一天残留汗渍的高阳朝屋里喊,“娥姐,我让你给我准备的麻线和绣花针准备好没有啊?”
“准备好了,都在你桌上放着呢。”
话说到这儿,翠娥又补了一句,“咱也不知道这学堂里的夫子都教些啥,这咋连针头线脑的都用上了呢!”
“哎呀,手工课,你不懂。”
夜已深,皓月当空万籁俱寂,逼仄的小院里只有高阳所在的房间还亮着油灯。
案几旁,翠娥拄个下巴好奇的看着高阳在那忙活。
“少爷,这好好的绣花针你为何要将它弯出勾来?”
高阳手不停,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夫子说了,这叫大丈夫能伸能屈。喏,表面上看这是一根宁折不弯的钢针,可你要是给它点甜头,也就是加热,它就会任你拿捏,想怎么弯就怎么弯。如果弯不动,那只能说明甜头给的不够多,就是烧的不狠,你看,”
说话的工夫高阳将一根烧的通红的钢针轻易的弯出一个勾来。
“你们夫子可真有本事!少爷,你可一定得好好学听到没,将来要是能考个秀才咱就不用挤在这个小院子里住了。”
“行行行,知道了。你快睡觉吧娥姐,明早还得早起呢。对了娥姐,想着明天买点生姜回来,要是有八角也买点。”
“干啥呀?”
“明晚炖鱼用。”
翌日,
被翠娥叫醒的高阳伸了一个懒腰后在脑海中完成了每日签到,
“叮!恭喜宿主获得‘40印大铁锅’一口,注:新手大礼包buff已叠加,请注意查收。”
瞄了一眼系统面板上的78125口大铁锅,高阳神情麻木的下地穿鞋去尿尿了。
八年了,就算抗战都结束了个屁地,可高阳依旧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划时代产品,这种只能看不能用的滋味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每每想到还得十年才有可能用到这些物资,别说变得麻木,能保证不疯就已经很不错了。
美好的清晨里夹杂着各宅各院的母慈子孝在一阵阵鸡飞狗跳中很快过去,大院门口,临上马车前,高阳再三叮嘱翠娥,“只买生姜八角不要买鱼、不要买鱼、不要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