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小区做保安怎么样 > 第24章 声名远扬(第1页)

第24章 声名远扬(第1页)

距离范向东走完那五个楼盘,刚好过去七天。

七天内,每一个小区都完成了整改任务。

工程效率、调整方案、执行配合。

全部精准对接,无一出错。

原本预计需要两周至一个月的流程,被压缩成标准的“1+7模式”:

1天制定方案,7天落地运行。

更关键的是,这五个楼盘并不是好处理的类型。

其中三个是“老大难”:

投诉常年不下、布防混乱、住户关系复杂、物业更换频繁。

另两个是“新项目盲点”:交付时间短、设计不到位、结构重叠多、安保人员培训不足。

过去无数人来回勘察过、提案过、整改过,全失败;

这一次,却是同一个人。

两个白天,五个盘,全处理完。

这一周,五盘夜间安防事故为零。

巡逻报告全部合格,摄像清晰度回调,外来误闯报警次数下降90。

甚至连原本积压在市管部门的整改通报,也顺带撤了三件。

申城东片地产协调会,内部纪要的最后一页写了一句话:

“可引入参考对象:范向东案例。

无高成本,执行落地快,稳定反馈强。”

就这一句,成了地产圈里第一个“只提名不带公司”的行业传播型标签。

谁是这人,哪家公司,背景是什么,没人知道。

但结果落地了,这就够了。

“你们是不是也收到了‘范向东方案’复印件?”

这句话在一场地产运营总监,小型闭门会议上,被一位安保经理轻描淡写地说出。

原本正在讨论一个老项目安防,整改失败的几位管理者,听到这个名字时齐刷刷抬头。

有点熟,但谁也说不清楚是哪家单位的人。

有人翻了翻刚带来的整改示范册,第一页的标注区写着:“来源:申江名苑,非注册顾问”。

“听说就是一个基层出身的队长?”

“不是挂顾问名头,就是人跑去看了一圈,写了十页。”

“没收咨询费、没带团队、没发电子文件,全手写。”

“手写?开什么玩笑?”

“但问题全中。”

那人放下纸,说得不快:“我们那楼盘三年都改不明白的东西,他两小时理清了。”

那一刻,会议桌边几位项目经理对视一眼,没人再笑。

他们不是怕外来者,而是太清楚这行业有多难出“能解决问题”的人。

尤其是在上海。

这座城市楼盘密度极高,物业体系错综复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