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第二周。
谨言公司的行政邮箱几乎不眠不休。
每天清晨七点,秘书组第一件事,不再是准备会议茶水。
而是将前一晚,自动堆叠的数十封合作邮件,导入日程表。
仅48小时内。
就有来自浦东、松江、嘉定、静安等片区共计37个项目主动递交初步接洽意向。
其中超过一半为中高端社区或商业复合项目。
最显著的变化,不是数量,而是语气。
“项目可不经招投标,可首接走三方定向推荐机制。”
“调度节奏由贵司决定,预算区间可灵活调整,优先保障贵司模式执行权。”
“请谨言团队派出标准布防方案示例,我们将按此设定配套施工。”
“贵司巡查编制可首接入驻,不设反审线。”
简而言之。
不再谈价格、不再比方案,
只要一件事:你来,我们就照你的规矩办。
陆瑾言看完汇总简报,只留一句:
“全选,不急回。”
不是高傲,而是太密集、太热,需要一套完整策略节奏去筛。
而此时的范向东,并未第一时间回应这些邀约,
反而调出去年十一月,至今公司全项目稳定率曲线图,一项一项对着现有编制比照。
他知道,爆炸式涌入往往意味着下一个问题。
如何把“信任”变成“守得住的交付”。
谨言不是不能扩张。
而是要控制住每一次“出场”,都能让对方信得起,也压得住。
而现在,是时候筹备一个全新阶段的“接管逻辑”。
五一节后,上海几家主流中介平台悄悄新增了一个房源筛选标签:
“谨言物业入驻”
原本只存在于行业内部的专业名称,如今第一次被写进了购房者视野中。
在一次小范围行业沙龙上。
有策划主管低声感叹:
“以前我们卖的是学区、是地铁、是装修。
现在客户开口问的是:‘这个小区是不是用的那个就是送人进去那家?’”
没人觉得奇怪,
因为市场最现实。
门岗识别系统升级效率全市第一;
夜间照明布点、监控死角排查、安保值岗反馈频率全部可追踪、可复核。
这些原本属于“看不见的指标”,
在最近两周,突然变成了楼盘附加值的一部分。
甚至有几个开发商营销团队开始换语术,不再主打“景观”、“户型”、“学位”,
而是打出一句极其罕见的广告词:“谨言物业入驻,安全管理优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