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节后第一天。
上海刚降完一场雨,空气湿得透亮。
上午八点整,谨言公司三楼电梯门一开,一身藏蓝风衣的范向东走了出来。
没人通知他回来,没人催他露面,但办公室里的所有人。
从调度组到行政、再到项目备案员,全都在那一刻停了一秒。
因为他回来了。
他像之前每一个普通工作日那样,
步子平稳地走到自己的位置,放下文件包,掀开调度白板上覆盖的保护膜。
白板上,是国庆前留存的节点推进图,
己经有几条红线暂停了十一天。
范向东拿起马克笔,没说“我回来了”,
也没问“谁在替我盯”,只扫一眼项目进度,低声一句:
“报数。”
王展率先开口:“三线在跑。人没断,设备没晚,节奏控制在七成,数据你看这边——”
话还没说完,范向东己经开始动手擦掉暂停标记,用黑笔重新起笔。
动作不急不躁,每一道线划得极准,就像他从没停过。
两分钟后,所有人反应过来:
这个男人,己经不需要任何“复出”的交接,也不需要“回归”的仪式。
范向东坐下去的那一刻,公司节奏就自动归位。
整个三楼会议层的气场重新落定。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只是“躲了一阵风”,
现在风停了,他回来了。
而接下来要发生的事,绝对不会小。
范向东刚坐下不到一小时,行政前台就接到一个提前未预约的访客通知。
来的是市政厅旧城,更新协调组的中层干部。
手里带着一只黑色公文包,没寒暄,没铺垫,开门见山:
“我们这边三张旧城区单子,首接定向给你们谨言做。
不挑人,不开会,不讨论。”
说完,文件一字摆开。
范向东翻了一眼,眉心轻皱。
一份来自徐汇区西侧老厂宿舍片区,二十六幢老楼,产权结构混乱;
一份来自杨浦海门路一带,半封闭式街区,近五千常住人口;
还有一份,是虹口最东头的沿河砖木老宅,规划难度最高,历史纠纷最多。
三份单子,每一项都不是“做得快”的活儿,
但落款同样明确:
“责任单位:谨言城市安防管理有限公司”
“执行负责人:范向东”
这是点名。
不是推荐,也不是通知你“可以申请”,而是首接丢给你,你得接。
对方拿出随行记录卡,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年底前不要求完工,但得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