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轻轻坐起身,摸到案头的陶碗喝了口水。】
【水是黄昏时宗武从三里外的山涧背回来的,带着枯叶的涩味。】
【方才的梦境异常清晰:洛阳桥畔的柳色,天宝西载的春风。李白倚着桥栏,手里晃着酒葫芦,麻布衣襟沾着酒渍,柳絮随风飘远。】
【忽然柳絮化作雪片,李白的脸陷在阴影里,声音微弱:"夜郎的瘴气比洞庭的雾还浓"】
【李白被永王招募,做了幕僚,而后高节帅平定永王叛乱的事情,己经是一年前了。】
【杜甫自然也知道,李白被流放夜郎的事情。】
【现在过了一年多时间,太白兄怕是己经到了夜郎了吧夜郎多瘴气,也不知道太白兄能不能受得了。】
(这个时候李白己经轻舟己过万重山了,但杜甫不知道。)
【杜甫不由回想起当初三人梁园夜游的情形,那时候的李太白,虽然刚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但依旧是潇洒风流。】
【又想起自己跟着李白,两人一起寻仙问道,采仙草,炼仙丹的日子,充实又快活。】
【后来,后来啊】
【自己困居长安,生活艰难,再也没有与李太白见过面了,倒是时时有他的诗篇传来,聊以慰籍。】
【倒是高达夫,也同自己一样,投奔了肃宗皇帝。】
【只不过,自己和高达夫却是比不了。】
【高达夫因投奔早,有拥立之功,肃宗刚登基,便被封为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自己还被叛军关押在长安中时,他就出任淮南节度使,统领淮南诸军,去平定永王之乱。】
【高达夫不愧是高家子孙,当时朝廷主力正在对峙安禄山,禁军又在守卫行在所,交给高适的,只有一些新征募来的士兵和地方上的府军。】
【就这样,也被他三个月平定了永王。】
【杜甫回想了一下,高适是怎么平叛的——他并没有主动出击,也并没有和叛军正面交锋,而只是坐镇淮南,切断叛军的后勤补给,又撰写檄文,瓦解永王军心,最后竟然让永王部下纷纷倒戈,内部分裂严重,这才让他一举击溃。】
【杜甫不由赞叹,高节帅果然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大帅之才。】
【当年初见之时,便能看出他身上的那种沉稳又犀利的气质。】
【换作自己来的话自己是文官,不能比较。】
【只可惜,自己和高达夫终究还是越走越远。】
【对方是节度使,自己是左拾遗。因为安禄山的谋反,其他节度使不用说,也知道朝廷现在对节度使的忌惮,很需要避嫌。】
【避嫌暂且不说,因为房琯宰相兵败的事情,两人终究是站在了对立面。】
【永王叛乱,而李白,作为谋反从犯,自然也要受到处罚。还好,最终的结果只是流放夜郎。】
【但,流放夜郎啊李太白这把年纪,还能撑得住吗?】
【自己己经被肃宗离心,上书无用。】
【不知道高适,有没有暗中营救太白明着上书肯定是不行的——莫非你高适这个节度使和永王还有什么私下的联系吗?】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啊。】
【当初在梁园相遇时,谁又能想到,三人会是今天这样的结局呢。】
【那时的李白最是风流,意气风发,恃才傲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时的自己刚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抱负,只等有一日大展宏图,致君尧舜。】
【那时的高适衣衫都洗的发白,但却依旧不卑不亢,不过却有些沉默寡言。不像自己和李白那样,吟诗唱赋,肆意快活。】
【而如今】
【看如今】
【君子拙于言而敏于行,古人诚不欺我啊!】
(高适此时被宦官排挤,己经解除了节度使职权,调任太子少詹事这样的闲职,然后又外放出任彭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