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一口气。
脸上竟罕见地浮现出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
那笑意里带着疲惫,带着沧桑,更带着一种深沉的欣慰。
“好好啊!”
“郭卿老当益壮,于国难之际,沙场之上,弄瓦之喜,实乃吉兆!”
“此女生于烽火,长于忧患,必承乃父忠勇刚毅之气!当赐名‘念云’!望她如云之高洁,心念家国祥云!”
“陛下圣明!赐名甚好!”
侍立一旁的韦见素反应极快,立刻躬身贺喜。
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
“恭喜陛下!贺喜郭令公!”
“郭帅忠勇,天赐麟女,实乃我大唐之福!”
“河阳前线将士闻此喜讯,必士气大振!”
“此乃祥瑞之兆!预示我朝必能荡平妖氛,重归太平!”
满朝文武,无论是忧心忡忡的韦见素,还是侍立的高力士,或是刚被召来议事的其他大臣。
此刻都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紧张情绪的出口。
纷纷面露笑容,争先恐后地向皇帝道贺,为远在河阳的郭子仪道喜。
一时间,紫宸殿内竟充满了难得的、短暂而真切的喜庆气氛。
郭子仪的威望与人缘,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李隆基看着殿下群臣难得的轻松笑容,听着那此起彼伏的贺喜声,心中的沉重也仿佛被冲淡了一丝。
他微微颔首,朗声道:
“传旨!”
“赐郭子仪黄金百两,蜀锦百匹,上好滋补药材十匣,以为弄瓦之贺!”
“赐其女郭念云,赤金长命锁一副,玉如意一柄!”
“令宫中尚衣局,赶制婴孩西季衣衫各十套,连同赏赐,速速送往河阳!”
“告诉郭卿,安心守城!待河阳捷报至,朕亲自为念云主持周岁宴!”
这份赏赐,厚重而充满温情,远超寻常臣子得女的规格。
这不仅是对郭子仪的恩宠,更是李隆基借此激励前线将士、凝聚朝野人心的一种手段。
在这血雨腥风的时刻,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一个位极人臣的老帅的喜事。
如同一剂强心针,短暂地唤醒了人们对太平、对希望的渴望。
群臣再次山呼万岁,贺喜之声更加热烈。
李隆基含笑接受着群臣的朝贺,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殿外那依旧阴沉的天空。
河阳的血战还在继续,江南的暗流仍在涌动。
郭念云的诞生带来的这点温情,如同黑暗中的一点萤火,微弱却珍贵。
他多么希望,这天下能早日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让这初生的女婴,能在真正的太平盛世中长大,不再经历她父辈所经历的这一切血火与离乱。
然而,他知道,这温情只是片刻的喘息。
河阳的烽火,江南的阴云,才是他必须立刻面对的残酷现实。
垂暮的龙吟,在短暂的温情插曲后,依旧要在血与火的南北两端,发出沉重而决绝的咆哮。
他收敛了笑容,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深邃。
“韦卿,高伴伴,随朕来!议一议江南盐铁转运使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