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托孤的血指印犹在眼前,郭念云微弱的啼哭声仿佛还在殿中萦绕。
李隆基独自站在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目光如鹰隼般逡巡。
江南永王己龟缩一隅,刘晏的盐铁新政和雷霆手段正一点点抽干其根基,暂时构不成心腹大患。
灵武朝堂,李倓的新政三策在韦见素的推动和《灵武新报》的舆论加持下,正艰难而顽强地撬动着沉重的国运齿轮。
此刻,真正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北方!
史思明这条比安禄山更狡诈、更坚韧、也更致命的老狼!
舆图上,代表叛军的浓重墨色,在太原城周围几乎凝成一片绝望的死海。
李光弼的名字被朱笔圈了又圈,旁边是触目惊心的标注:
“伤亡逾半,箭尽粮绝,地道己通城墙!”
而在朔方以北,代表郭子仪主力的红色箭头,依旧死死钉在盐州、丰州一线。
李归仁的黑色箭头犬牙交错,动弹不得。
史思明用李归仁这根毒刺,精准地钉死了朔方军南下的任何可能,意图再明显不过。
他要一口吞掉太原,然后挟大胜之威。
或东进与安庆绪残部合流夹击潼关,或西进首扑灵武!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李隆基的脊椎爬升。
史思明…此人隐忍狠辣,用兵如鬼!
他清楚地记得“前世”史思明的轨迹。
安庆绪杀父夺位后,正是史思明火并了安庆绪,整合了叛军余部,将这场叛乱推向了更凶险的高潮!
“香积寺…”
李隆基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舆图上长安城西郊的位置,低声吐出这个铭刻在记忆深处的名字。
前世,至德二载(757年)秋,长安城西香积寺北原,唐军与安史叛军爆发了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惨烈决战。
郭子仪挂帅,李嗣业陌刀如墙推进,血战不退。
回纥骑兵迂回侧击,扭转乾坤。
最终唐军惨胜,斩首六万级,一举收复长安!
然而,今世呢?
李隆基的目光扫过舆图,对比着记忆与现实,心不断下沉。
前世香积寺,郭子仪统帅的是汇集了朔方、安西、北庭、回纥的精锐主力,近十五万!
而今,郭子仪主力被钉死在朔方以北。
安西、北庭的精兵远在万里之外。
回纥…他为了赎回李豫,刚刚拒绝了叶护王子“助剿”的提议。
灵武朝廷能调动的机动兵力,除了拱卫京畿的飞龙卫,就只有各地拼凑的府兵和新募之卒,战力堪忧。
前世有郭子仪坐镇中枢,李嗣业为锋锐,仆固怀恩领回纥兵侧击。
而今,郭子仪、李光弼皆被牵制。
李嗣业还在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