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医圣传筋骨贴是正规品牌吗 > 第413集 银发苗医课堂(第1页)

第413集 银发苗医课堂(第1页)

苗医之光,温暖社区:第一章:苗医入社区:成都的这座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平日里大家聚在活动中心,下棋、聊天、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平淡又惬意。而在这个平凡的社区里,即将迎来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社区活动中心的大门早早地敞开了,老人们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地走了进来。今天的活动中心似乎有些不一样,多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只见大厅正前方,摆放着几盆翠绿的草药盆栽,旁边的桌子上,整齐地陈列着一些耳部模型和简单的按摩工具。

就在老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时,一位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了讲台。她就是72岁的苗医传承人杨奶奶,虽已年过古稀,但眼神中透着的那股精气神,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

杨奶奶微笑着环顾四周,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清了清嗓子说道:“老伙计们呀,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咱苗医里的好东西——耳穴按摩术。这耳朵啊,可不得了,它上面分布着好多穴位,就像一个个小开关,按对了地方,对咱们身体可有大好处呢。”

老人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挺直了腰板,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奶奶,眼神里满是期待。

第二章:耳穴的奥秘

杨奶奶拿起一个耳部模型,举得高高的,好让大家都能看清楚。她用手指轻轻点着耳部的不同位置,开始耐心地讲解起来:“你们看啊,这耳垂这儿,对应的就是咱们的头面部,要是平时总觉得头晕脑胀的呀,就多揉揉耳垂,能缓解不少呢。还有这耳轮,和咱们的脊柱相关,经常按一按,对腰背好。”

说着,杨奶奶亲自示范起来,她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耳垂,慢慢地揉搓着,边揉边说:“就这样,力度要适中,别太用力,每次揉个几十下,换另一边再揉。”

台下的李大爷迫不及待地跟着做了起来,可揉了几下,却皱着眉头说:“杨奶奶,我咋感觉没啥感觉呀,是不是我按的不对呀?”杨奶奶笑着走过去,握住李大爷的手,调整了一下他手指的位置和力度,说道:“老李呀,你刚开始按,可能还没找对劲儿,你看,就是这儿,再试试。”

在杨奶奶的指导下,李大爷又揉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哎呀,还真有点不一样了,感觉脑袋好像轻松了些呢。”其他老人见状,也都更加认真地跟着学了起来,活动中心里一时充满了轻轻的揉搓声和老人们偶尔发出的小声交流。

杨奶奶又接着介绍了耳背、耳屏等部位对应的身体器官以及按摩的功效,还教大家如何通过按压不同穴位来缓解失眠、高血压、消化不良等常见的小毛病。老人们听得聚精会神,一边听一边在自己的耳朵上反复尝试,仿佛发现了一个能让身体更健康的宝藏。

第三章:养生口诀诞生记

教完了耳穴按摩术的基本手法,杨奶奶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她心想,光会手法还不够呀,要是能有个方便大家记住的口诀就更好了。

回到家后,杨奶奶坐在书桌前,翻看着一本本苗医古籍,思索着如何把耳穴按摩和养生之道结合起来,编成一个朗朗上口的口诀。她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时而托腮沉思,那些古老的苗医知识在她脑海中不断地翻涌、融合。

经过几天的琢磨,杨奶奶终于编出了一套“十二时辰养生口诀”。可她又觉得光有口诀还不够生动,要是能配上苗家歌谣的旋律,那老人们肯定更容易记住。于是,杨奶奶又哼起了那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苗家曲调,试着把口诀融入其中。

一天傍晚,杨奶奶坐在社区的小花园里,轻轻哼唱着已经修改了好几遍的歌谣,引得路过的几位老人都围了过来。王奶奶好奇地问:“杨奶奶,你这唱的啥呀,怪好听的呢。”杨奶奶笑着说:“我编了个养生口诀,配上咱苗家的歌谣,方便大家记耳穴按摩和养生的事儿呢,你们听听咋样。”

说着,杨奶奶又完整地唱了一遍:“子时胆经当令时,侧卧安睡养胆气。丑时肝经血回流,深眠养肝莫忧愁……”老人们听了,纷纷夸赞,说这口诀简单易懂,歌谣又好听,肯定能记住。杨奶奶听了大家的反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决定第二天就在课堂上教给大家。

第四章:晨练的新旋律

第二天的社区活动中心,老人们早早地就来了,都盼着学杨奶奶新编的养生歌谣呢。杨奶奶走上台,先是带着大家复习了一遍耳穴按摩术,然后笑着说:“老伙计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个好东西,我编的‘十二时辰养生口诀’,还配上了咱苗家的歌谣,大家跟着我一起学啊。”

杨奶奶清了清嗓子,开始缓缓地唱了起来,那悠扬的苗家旋律在活动中心里回荡,老人们也跟着一句一句地学唱起来。张大爷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可听着听着,也被这欢快的氛围感染了,跟着大声唱了起来。

从那以后,每天清晨的社区小广场上,就多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们不再只是单纯地打太极、散步了,而是围成一圈,一边做着简单的晨练动作,一边齐声背诵着“十二时辰养生口诀”,那苗家歌谣的旋律在晨风中传得老远老远,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社区里的孩子们也觉得有趣,常常围在老人们身边,跟着学唱几句,还好奇地问这歌谣里的意思。老人们就会笑着给孩子们讲起苗医的神奇之处,小小的广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苗医文化也在这不经意间,在社区里慢慢传播开来。

第五章:“治未病”的理念传播

在一次活动课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这段时间练习耳穴按摩术和背诵养生口诀的感受。刘奶奶笑着说:“杨奶奶,你这教的办法可真好呀,我这睡眠比以前好多了,晚上睡得香,白天精神也好。”

杨奶奶笑着点点头,说道:“这就是苗医里‘治未病’的道理呀。咱苗医讲究在没生病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法调养身体,让身体一直保持在一个好的状态,这样就能少受罪,多享日子的甜啦。不像等病来了才去治,那多遭罪呀。”

李大爷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是啊,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有点毛病很正常,现在才知道,原来好多病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杨奶奶,你再多给我们讲讲这‘治未病’还有啥好法子呗。”

杨奶奶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那可多了去了,除了这耳穴按摩呀,平时的饮食也很重要,像春天多吃点新鲜的野菜,疏肝理气;夏天吃点清热解暑的,像绿豆汤啥的,这些都是养生的小窍门呢。还有啊,要保持心情舒畅,别老是生闷气,气顺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老人们听着杨奶奶的话,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互相分享着养生的经验。杨奶奶看着大家这么积极,心里满是欢喜,她知道,苗医的“治未病”理念正在一点点地在大家心里扎下根来。

第六章:苗帕里的心意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杨奶奶在社区里教苗医知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人们都特别感激杨奶奶,觉得她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健康的方法,还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于是,几位心灵手巧的老人悄悄商量着,要给杨奶奶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她们从家里找出了珍藏的布料和丝线,聚在一起,一针一线地绣起了苗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