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征讨大军的状况不太好吧。”
将信随手递给好奇的孟建业院士,赵宇出声询问道。
和琳苦笑一声:“不敢隐瞒总督大人,家兄自从在皋城说错话后,一直被大将军软禁在大军驻地。”
和珅到底还太年轻,心态不如后期沉稳。
进入繁华的皋城,亲眼见到巨龙飞升,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
‘大将军,不如咱们投了吧。’
就这一句话,简简单单几个字,几乎葬送了所有前途。
阿桂当时没有发作,返回营地后,第一时间让福长安将和珅送入大帐,没有他的允许不能外出。
显然,和珅被阿桂软禁了。
道理很简单,和珅不是小角色。他是清廷重臣,掌管财务的户部尚书,又是乾隆亲封的督战官。
甚至阿桂知道,对方身上携带着取消他大将军职位的圣旨。
如此重臣,竟然说出投降的话。
心甘情愿也好,心情激荡下的胡言乱语也罢。
阿桂都不可能再让和珅自由行动,万一真有反心,在营地内秘密串联,这场仗还要不要打了。
同时也算变相的保护,以免消息传到紫禁城,引发乾隆的信任危机。
在京城耽误一个月,乾隆本就不信任阿桂,这才派遣了和珅担当督战官。
如果连和珅也想叛变,乾隆会不会彻底换掉征讨大军的所有高级军官?
临阵换将自古都是战场大忌,阿桂可不想未战先输。
作为大将军,阿桂的想法没有错,尽量保证征讨大军的稳定,但他忽视了和珅的想法。
跟在乾隆身边十几年,和珅太熟悉乾隆的心思,这是一个容不得背叛的主子。
那些话传到紫禁城,全家都会跟着没命。
阿桂与福长安会不会上奏,粘杆处能不能打探到,和珅不敢赌,也不想赌。
于是,软禁在帐篷中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投诚。
你们不是认为我想投降吗?
那我真的投降算了。
留在清廷是个死,不如拼一把。
万一成了,咱也算是从龙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