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一右坐着两位年轻人,他们正是十一皇子永瑆以及十五皇子永琰。
穿越小组的出现改变了太多东西,先后消灭清廷四十万精锐,数位知名将领。
遭此大劫,年仅七十岁的乾隆变得疯疯癫癫,皇权慢慢向着皇子们滑落。
其中生前颇受重视的永瑆、永琰二人反别成为武将与文官的代表,在官员提议下,重启太和殿,并且增加了两把椅子,用来处理公务。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朝堂上多了两个主子,各方难免出现矛盾。
五个月以来,不管大事小事,就没有同时认可的。
今天也是一样,面临生死危机,各方依旧在争吵。
“都御使此言差矣,贼兵贸然出击,正是剿灭匪首的良机,怎能建议陛下北狩?”
身后,一位同样穿着红色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出来反驳道。
从胸口的动物看,此人是一位武馆。
北狩什么意思?
全称是去北方狩猎。
好听点去打猎,实质上是逃跑。
两军还未交战,建议皇帝提前逃亡,另一位年龄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武官站出来呵斥道。
“贼兵还未攻城,便建议陛下北狩,刘墉你是何居心。”
没错,最先提出建议的老臣正是刘墉。
刘墉并非电视上的刘罗锅,也不是寒门出身在和珅面前谨小慎微的小人物。
他出身显赫,祖上是第一批被重用的汉人。
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其父,皆为清廷高官。
尤其是父亲刘统勋,更是权势滔天,是被追封为文正的第一人。
如此家世,和珅在他面前也不敢放肆。
“勒保大人,老朽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贼军势大,又掌握着神秘莫测的攻击手段。倘若陛下留在京城,或有生命危险。”
刘墉情真意切的说道。
他确实为大清考虑,汉国不同于其他造反逆贼。
实力强横,又掌握着非凡的攻击手段。
神仙法术也好,先进火炮也罢,那些手段既然能消灭征讨大军,同样能够消灭守城大军。
刘墉不太相信几十万乱糟糟勤王大军能够守住京城,不如提前安排退路。
哪怕丢掉京城,也能为大清国留下复仇的种子。
他一心为国,其他人却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