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夫子闻言,脸上露出由衷的感叹之色。
“佩服,佩服。”
“果然不愧是师兄,当真是咱们心学天资最高的弟子。”
落魄书生闻言一脸洋洋得意。
却听到沉夫子话锋一转。
“那请问师兄,十二岁第一次参加县试,便当场写出传天下之宏文,与你这十六岁的镇国策论相比,哪个天资更高?”
“师弟愚钝,还请师兄解惑。”
落魄书生刚准备喝酒,闻言手上一顿,眉头微皱。
什么意思?
这老小子,是故意来打趣我的不成?
别说大夏,纵观文道昌盛数千年,也从未听闻过十二岁能写出传天下文章的人。
这老小子从哪听来的荒唐传说?
他忍不住轻笑一声:
“除非是至圣先师在世,否则怎么可能有这等人物?”
“你师兄我十六岁写出镇国策论,这等天资,便已是文道的天花板了,要不然,如何能成为最年轻的大儒?”
沉夫子也不争辩,只是反问一句。
“若真有这等天资的读书人呢?”
“该当如何?”
落魄书生闻言,笑声更加放肆,酒杯重重往桌上一顿。
“若真有此等人物,与文曲星下凡何异?”
“我便拜他为师又如何!”
说完,在一旁的小娘粉面上香了一口,惹得小娘一阵低笑。
沉夫子笑脸吟吟地看着这一幕,捋了捋胡须,笑而不语。
圣院内室,檀香袅袅。
魏长青与卢璘盘膝对坐,中间隔着一张茶几。
茶几上一壶清茶,两只白瓷杯。
静默许久的魏长青缓缓开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日得小友解惑,方知我读书人求索之路啊!”
魏长青早已将圣策九字品读过数十遍,如今得卢璘这个作者解惑,越是能理解其间义理深不可测,心中敬意更甚。
能写出这等文章,不是天授其材,又该如何?
文道当兴啊!
“是魏大人厚积薄发,学生不敢居功。”卢璘淡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