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的大嗓门把赵尚的思虑拉了回来,赵尚定眼一瞧,发现韩琦与文彦博二人互相揪着衣领,都快打起来了。
赵尚佯怒道:“都是朝廷重臣,你们这样做成何体统?”
两人互相怒视了一眼,同时松开了手请罪道:“臣失礼,请官家恕罪。”
赵尚冷哼一声道:“因为何事争吵啊?”
文彦博抢先一步道:“启禀官家,臣觉着现在提刑司权力过大且无人监管,一言可决生死,长此以往,不利于朝廷统治,所以臣恳求官家让台谏来监管各路提刑司。”
韩琦在旁冷笑一声道:“有我中书来监管也就够了,哪里用得着你台谏插手了?”
文彦博不屑的回道:“韩稚圭,你中书要是行,还至于出现这么多的冤假错案么?”
韩琦大怒道:“文宽夫,你血口喷人,哪里有冤假错案了?你今日要是说不出,老夫与你没完。”
“哈哈,还用说么?陶均的事你怎么解释?”
“哼,这件事我们中书认下了,但中书事务繁忙,有所纰漏官家都能理解,你凭什么在这说三道四的?”
“韩稚圭,你还好意思说,真是大言不惭。”
“你……你。”
二人吵得赵尚脑仁疼,赵尚也听明白了,提刑司之前归中书监管,文彦博这是想夺权啊。
赵尚拍了一下桌子怒道:“好了,都别吵了,关于此事,朕已经有了定论,中书在监管提刑司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念在中书众人繁劳辛苦的份上,朕决定宽恕一次,但下不为例,日后要是再出现,两罪并罚。”
“臣等多谢官家。”范仲淹带领着中书的人出列拜道。
中书就相当于后世的议院,管理的衙门多,事务也杂,不能因为一个衙门出了事,就把这个衙门从中书分出来吧,要是长此这样下去,那日后中书恐怕便会变成一个空头衙门。
这不符合赵尚的初衷,而且对大宋也没有好处。
再说有范仲淹这个定海神针在,赵尚的君权确实也不太好使。
赵尚干咳一声继续说道:“台谏有监察百官之权,提刑司既然也是百官之一,台谏当然有监察权了,所以日后台谏也可以去提刑司查案,这个中书不准阻拦。”
“诺,老臣受诏。”范仲淹有些不情愿的回道。
韩琦心里不快,还想上前劝谏,但却被庞籍给拉住了,庞籍小声的在韩琦耳旁说道:“稚圭,不要冲动,官家准备集权了,这个时候尽量不要惹怒官家。”
韩琦恍然大悟,对着庞籍拱了拱手,便退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