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笑着回道:“这些胡人没有自己的礼仪,也没有自己的文化,所以他们进入中原后,便会学着写汉字、用汉礼,长久下去,谁还能分得清是胡人与汉人?所以大家都说胡人没有百年国运。”
“可朕的大辽立国已经超过百年了?”耶律洪基不解的问道。
“这便是大辽的高明之处了,大辽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大辽的历史才能长久流传下去,但外臣斗胆问一句,大辽现在人人都以写汉字为荣,还有几人能写契丹文?一个民族要是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认同,那这个民族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苏洵的话令耶律洪基陷入了沉思,过了好长一会,耶律洪基才长叹一声道:“祖先起自与青牛白马间,先祖阿保机更是打败了众多敌人,才整合了契丹八部,造就了大辽,而现在的大辽勋贵们却好像忘了先祖创业之艰辛,一个个醉生梦死的,他们的肥屁股已经骑不上骏马了,他们也不再是大辽能征善战的勇士了,他们只能在女人身上驰骋,他们失去了作战的勇气,比起耶律重元来,这反而令朕更加担忧。”
耶律洪基的这一番话,苏洵心中也是大为赞赏,辽国之所以能胜过大宋,其实就是靠的武力,要是辽国现在放弃自己的长处,却在短处上处处跟大宋争锋,那是必败无疑。
苏洵拱手道:“陛下英明,外臣今日方知陛下出巡之真意。”
耶律洪基看着苏洵认真的面孔苦笑一声道:“世人都说朕爱游玩、打猎,不务正业,没想到真正了解朕的却是一名宋人,朕其实就是想以此为名,重新打造一支战力强盛的大辽铁骑。”
苏洵连忙谦虚的回道:“陛下赞誉,外臣万万不敢当。”
这时耶律洪基突然走下来握住苏洵的手说道:“先生,您可愿当朕的子房?”
苏洵愣住了,连忙退后一步道:“陛下,臣一生只为宋臣。”
耶律洪基长叹一声道:“哎,朕竟然还不如宁令哥有福气,宁令哥尚且有云兴辅佐,朕却不能得先生相助,真是可惜了。”
“陛下,您拿云兴那个叛贼与外臣相比,那就是侮辱外臣。”苏洵颇有些义愤填膺的说道。
耶律洪基见苏洵这幅模样,爱才之心就更重了,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也不强迫了,先生的来意朕也清楚,先生回去告诉宋皇,大辽现在以休养生息为主,朕不主战,但如果宋皇大方,能够给朕一些巨大的好处,朕也可以出兵相助。”
“多谢陛下,外臣告退。”
等到苏洵离开后,很快便有一位宫装丽人走了进来。
此人便是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萧观音自小有才女之称,很喜欢苏洵的文章,听说苏洵今日要见耶律洪基的文章,匆匆赶了过来。
耶律洪基与萧观音伉俪情深,笑着说道:“皇后,你来晚了,苏先生已经出宫了。”
萧观音笑着来到耶律洪基身后,帮耶律洪基按摩着头部,小声的说道:“陛下误会了,臣妾并不想见这位苏先生,臣妾是怕这位苏先生仗着自己的伶牙俐齿,给陛下难堪。”
耶律洪基摆了摆手道:“他不敢的,而且他也是一位识时务的才子,朕可惜的是为什么这么好的人才都在大宋,而不是在我大辽呢?”
萧观音温柔的安慰道:“陛下,您不用急,您还年轻,日后会有的。”
“但愿如此吧。”耶律洪基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