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复活后我成了国宝级大师 > 第13章 专辑清明(第2页)

第13章 专辑清明(第2页)

张桥打开云博,果不其然,专辑《清明》果然在上边

#《清明》东隅#

#清明节你听《清明》了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L。青衣戏腔#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

……

一眼望去,全是清明有关的词条

【!!!这个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怎么这么会写啊!!!】

【谁能告诉我那个青衣的戏腔为什么这么好啊!清明客~~~,魂要给我勾走了啊】

【晚风的那首逝去的歌也好听,直白的说:我不曾忘记你,你也不曾走远】

【那三首清明!!!怎么能有三首一个名字但是各有不同的清明歌啊!!!】

【没有人注意到配乐的是第三城区的民乐团吗!!!】

【科普来啦科普来啦!青衣是梅派青衣第一百三十三代传人,他和专辑里的浪在处大象!!!是真情侣!!!浪是二大的继承人!俩人超绝双强搭档!】

【这专辑什么水平?你们语音厅的都吃这么好!!!】

【我什么身份?也能听到少爷们给我唱歌了】

……

专辑的热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官方的下场,大家更沸腾了

v帝国文学研究院:在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了这首诗,得知是东隅小友所作,没等小友同意,斗胆前来点评一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的话,那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正好相反,能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细雨纷纷,不同于夏天的倾盆,也不同于秋雨的淅淅沥沥。

我们再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如: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前两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活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既不一定是真的村名,也不一定就是指酒家。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动。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也就是“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