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侬智高,其实某些方面跟大理也差不多。
就是这两方,都火急火燎的想抱住宋朝这只大腿,但是宋朝历代皇帝都不是很愿意接受。
侬智高本在广源州统治,这地方是宋的羁縻州,也就是以夷制夷的地方,这制度是因为唐时李二凤太能打,天下称其为天可汗,纷纷依附,二凤就给他们安排了羁縻州的身份。
这广源州离交趾很近,交趾独立后,广源州实际上也就被交趾所控制。
史载: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
据说有一次,广源州一次性给交趾交了一块重大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
侬智高作为首领,自然是受不了交趾的盘剥,就想着找自己的老大,宋国来讲讲道理。
宋讲究所谓的“守内虚外”的政策,一位车神就曾说过“内既理则外自安。”差不多就是某光头的攘外安内思想。
所以宋连大理的归附都不愿意,一首到好大喜功的宋徽宗上位,大理才成功。现在,一个小小的侬智高,自然改变不了宋人的思想。
宋朝不管,侬智高想着是不是大哥想考验自己的能力,自己就建立了南天国,多次击退了交趾李朝。
随后他又是多次上表。
先是求补田州刺史,宋廷并不答应,又请当一个地位更低的教练使,仍不答应。
于是他官位也不求了,只求宋赐给袍笏官服,作为宋官的象征。宋还是不答应。
最后一次,索性只求每当宋朝举行南郊大典时,贡金千两,换取同邕管互市的待遇,照样不答应。
侬智高实在受不了了,于是起兵造反,改国号为大南国。一开始还算能打,甚至攻破了邕州,就连狄青大军的先锋,杨家唯一男子杨文广,都败在他手上。
不过也许是沈瑜所做酒精的蝴蝶效应,所以他这次败的很快,现在家属还在桂州知府余靖派人送往汴京的路上。
而大理呢,仁宗和曹佾不知道,沈瑜作为一个后世的历史学硕士,倒是清楚得很,大理本就国内势力复杂,望族权利过大,应当不是段思廉故意推诿不交出侬智高。
而是侬智高就不在他手里,大理国内高氏,杨氏的势力都不小,天龙八部中害的段延庆从太子沦落为乞丐的,就是这杨氏。
想到这里,沈瑜终于开口道。
“官家之忧,在于侬智高匿于大理,如鱼入渊,强索恐激段氏,纵容则遗祸边陲。大理非铁板一块,段氏虽王,高、杨二族根基深厚,尤以高氏权柄最重,常与段氏分庭抗礼,杨氏亦不甘寂寞。此非其国患,实为我朝之机。”
仁宗目光锁在沈瑜身上,示意他继续。
“与其首接向段氏索人,陷于被动,不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请陛下遣一精干能臣为使,名义上,乃为敦睦两国邦谊。然此使肩负密旨:抵大理后,不必急于觐见段氏国主,先行访高氏、杨氏之权要。”
良久,沈瑜再没有声音发出,仁宗气的咬了咬牙道:
“沈瑜,若是没人捧你,你是不会说话了吗?”
“这使者到了高杨两家,说些什么?”
沈瑜撇了撇嘴道:“不说啊,什么都不说。或者随便聊聊家常吧。”
仁宗和曹佾细细思量,算是明白了沈瑜的计策。
你段氏不好好干活,不体面,那我大宋就帮你体面,只要宋国使者去这两位权臣家中转一圈,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段氏自己的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