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被流放到边疆 > 第4章 千古一帝雍武帝(第2页)

第4章 千古一帝雍武帝(第2页)

他的眼中没有赞许,也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他没有回答萧景琰的请求,而是对殿内所有人,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今日起,众皇子,无朕旨意,不得出府。秦王,你也是。”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和一个僵在原地、前途未卜的三皇子。

压抑的朝会草草结束。

三皇子萧景琰回到秦王府,府门外,禁军己经站岗,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笼中之王”。

他的首席谋臣,长史房龄迎了上来,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后怕。

“殿下,好险”房龄声音干涩,

“若非天幕示警,我等未来竟会落得那般下场。

萧景琰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一饮而尽,试图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险?”他自嘲一笑,

“房龄,你还没看明白吗?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人,都是父皇眼中的‘乱臣贼子’。

大哥是‘未来的阴谋家’,而我,是‘未来的篡位者’。”

房龄叹息道:“可至少,我们知道了结局,便有了改变的机会。

殿下,您未来登基后的困局,根源在于‘得位不正’,在于与文官集团的决裂。

此事,必须从现在开始避免!”

“你说得对。既然天命给了我预告,我若还走进那个死局,那便是天底下最大的蠢货!”

【从后世史料看,三皇子萧景琰虽有夺嫡之心,但“巫蛊之祸”确实非他主谋。

他只是顺水推舟,利用了太子集团的阴谋。】

【他登基之后,励精图治,试图弥合朝堂分裂,挽救危局。

他曾多次亲赴黄河大堤,与民夫同吃同住。

也曾削减宫廷用度,充实国库,试图重整山河。】

【然而,文官集团根深蒂固的软抵抗,和忠于东宫旧部的消极怠工,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

【他们坚信,短期的混乱和牺牲,是为了捍卫王朝长远的“道统”。

可惜,他们用治理太平盛世的“慢”逻辑,去应对一个己是千疮百孔的“危”局,无异于刻舟求剑。】

【永安五年,中原“红巾之乱”爆发,席卷数州。

性格刚烈的烈帝,决心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军事胜利,来彻底粉碎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证明“武功”路线的正确性。】

【他不顾众臣“陛下乃万金之躯,不可亲临险境”的泣血劝谏,毅然御驾亲征。】

【战争初期,烈帝连战连捷。

但骄傲轻敌的他,过于深入,中了叛军诱敌之计。

更致命的是,后方户部在粮草转运上,再次因为繁琐的审核流程和官员间的互相推诿,出现了致命的延误。】

【最终,烈帝亲率的十万精锐主力,在决战中被叛军以人海战术拖垮、分割、包围。】

【一场惨败后,烈帝仅率数千残兵退守荥阳。叛军亦伤亡惨重,将荥阳围得水泄不通。】

【国都的文官集团,得知主力覆灭的消息后,彻底陷入了恐慌与混乱。

他们并非不想救援,而是内部根本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有人主张勤王,有人主张固守京城,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武夫乱政”的必然恶果。

无休止的争吵与推诿,耗尽了最后的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