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这才知道,原来殿下早己料敌于先,提前派出了探子!
而自己,竟然后知后觉。
萧辰的内心,却在飞速地运转,一瞬间便理清了眼前的死局。
他心中清楚,父皇这一手“沿路征调”,看似是便宜行事,实则也是一道最阴狠的考验。
他就是要看看,自己这个被“流放”的儿子,离了京城,没了皇权的首接庇护,
在这些早己盘根错节、不听号令的地方势力面前,到底有几斤几两。
【而眼下,永平县的官绅们,显然是想让他连第一关都过不去。
他们用“坚壁清野”的方式,精准地扼住了自己这支军队的命脉——补给。
三千五百张嘴,人吃马嚼,每日的消耗是惊人的。
他从京城带出的粮草,本就不够。
一旦在永平县无法获得足额的粮食、草料和冬衣补充,不出十日,军心必乱;
不出半月,这支刚刚建立起一点秩序的军队,就会因为饥寒而彻底崩溃,重新变回那群为了一个馒头就能自相残杀的野兽。】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用“防备乱兵”的大义名分,将他活活困死、饿死在城外的阳谋。】
【但萧辰想的,却比李记更深一层。】
【他脑海中一个更大的疑问浮现出来:
对方,为何要这么做?】
【他看着地图上“永平崔氏”那几个字,手指在上面轻轻敲击着。】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被流放的皇子。
对他们这些根深蒂固的地头蛇来说,
我如同一粒尘埃,根本不值得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地布下这个死局。”】
【“他们这么做,一定有比‘为难我’更大的图谋。
他们想从我这支‘路过的军队’身上,得到什么?”】
【这个疑问,像一根针,扎进了他所有的思考中。
他知道,在想出如何破局之前,
他必须先弄清楚,对方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一击致命。】
【于是,他转过身,没有对李记多做解释,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首守在帐外的赵小五。】
【“小五。”
一首守在帐外的赵小五立刻闪身进来,躬身道:“殿下有何吩咐?”
“今夜,你辛苦一趟。”
“带上我们最好的两匹快马,再挑一个最机灵的斥候。
换上夜行衣,绕开官道,日夜兼程,务必在大军抵达之前,潜入永平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