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山,三件宝。石头垒墙墙不倒。小伙儿跳墙狗不咬。大姑娘丢了娘不找。”
这是近千年来流传在大牙山的一首民谣。大牙山是南岭山脉中位处最北的一座小山。其山不高,占地却广,多有山民聚居于此。整个南岭山脉,距离人族领袖宗门所在的神风山,约有三四万里之遥。
此时已是混沌兽破天之乱的三年后。荒道上慢吞吞踱过来三匹马,马上分乘着二男一女。
那三匹马皆是神骏非凡,其中更有一匹黑白灰三色的马,周身散发着淡淡的妖气,与别个不同,却是已经成妖。
马上乘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少妇,穿了一身劲装,外罩一条黄裙,腰间配了一柄长剑。这少妇面容皎好,又带了一丝英气,在马上笑道:“何师兄,你说的这首民谣,究竟是什么意思?”
旁边一匹马上,是个精壮青年,面容憨厚,又带了一丝精干,也附和道:“正是正是,还请何师兄说来,我也听听!”
第三匹马上那人,便是他们所说的何师兄,正是在方才闲聊之中,何师兄提及了这首民谣。何师兄生得较为瘦弱,却又腰背笔挺,任马匹如何颠颇,似也不能动他分毫。他手中拿了一把古怪的兵器,其柄如剑,其身如铁尺,上面镌有大小不一的刻度。他的一举一动,也如按这刻度行事一般,有条不紊。
何师兄道:“若是在师弟师妹未成婚之前,这可不敢当面来说,恐有唐突。那大牙山乃我出生之地,自我记事起,便有了这首民谣。这民谣虽则粗俗,却也是我家乡的一个写照。”
“我幼时在那大牙山上,生活甚是艰难。其实在整个雍州之地,除非是在咱们神风门,又有哪处生活不难?传闻我大牙山数十里内,千年之前,也是人口繁盛之地。那时商侣贵人多有往来,百姓也能从这往来中,讨一讨生活。”
“后来世易时移,不知怎么便失了繁华,以至我家乡百姓,往往陷于贫困,人口也一年年减少。许是为了多几个人干活,好有个帮衬吧,便有了这首民谣。”
说到此处,何师兄忽然开口唱了起来。
“大牙山,三件宝。石头垒墙墙不倒。小伙儿跳墙狗不咬。”
“石碾转罢月牙高,柴门不拴留条道。炕头米酒温到晓,窗根底下鞋两双。”
“后山鹧鸪前山应,野杏花开不避人。婆姨从不问去处,指望来年抱孙孙。”
何师兄嗓子其实不好,有如破锣。可偏偏从这破锣一般的嗓音里,唱出了一种粗旷苍凉之意。旁边二人听得入神,连那三匹马儿,都似感其意,停了下来。
何师兄唱罢,抹了一把脸,笑道:“抱歉抱歉,一时没忍住,咱们接着说!”
那精壮青年与少妇对视了一眼,道:“嗯,你说,我们听着呢!”
其实他们已大略听懂了这歌谣中的意思,却并不说破。这大牙山中,人口渐渐稀少,山民家中少了劳动力,日子过得越发艰难,才有了放任男子跳墙,来与自家女子私会之事,所盼无非是多生几个孩子。
何师兄忽然摇头道:“算了,我看你们都听懂了,再若细说,反而不美。前面再过百里,就是我们大牙山了,山上的蘑茹,可是味美的很,等到了,我请你们尝尝!”
说罢双腿一夹马的肚腹,催马向前奔去。
二人急忙在后跟上。
这何师兄,却是神风门内门气堂弟子何堪虚,他入内门之前,原是外门阵堂大师兄,于阵法一道颇有所得。
另外两人,却是孙雷与程思渺,于两年前结成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