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崔家当姑娘的时候,姊妹之间,使个小心眼子,抢个东西,争个宠的。
现在,都老了。
嫁人,随着夫家,离京的离京了,在京的,活着的,也没几个了。
刚嫁人那会,崔太夫人和着这位九妹妹,也曾经不认命的争过。
但现在,已经挣不起来了。
谁赢谁输又有什么关系?
主要是现在,找个能说些老话的人,都难了。
因此上,崔太夫人和着这位崔家九姑奶奶,老了之后,反倒比年青时候,走得亲近了。
崔五爷也是面露担心地说道:“来人说,九姑姑受了些寒。唉,现在入秋了,天气不定,一会儿热一会儿凉的,九姑姑自小的时候,身体就不大好,一个注意不到,可就病了。”
崔太夫人叹道:“到了我们这个岁数,可就万事要精细着些了。她啊,脾气还跟以前一样,想起一出是一出,可怎么好。”
崔五爷笑了,引着两个儿子管崔太夫人叫“姑奶奶”。
崔太夫人便就介绍付新和赵芝,让她俩个与崔五爷,还有崔十郎、十三郎打招呼。
然后有小厮上来,引着崔太夫人,付新和赵芝在边上扶着,从西边门进到内院。
从里面转出个婆子,和一众的小丫头来,给崔太夫人见了礼。
有力气婆子推了辆林轮椅来,崔太夫人坐上。
由着婆子推着,付新和赵芝在边上跟着,往里面走。
而先前的小厮便就退了出去。
崔家别院,在京享有盛名,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见别院的前面,迎门是一个假山,山上种着松柏等树木。
边上有漫坡的浅台阶,能环绕到山上。
山顶一面,有一个小凉亭。
当然,崔太夫人乘着车,自不能直接从假山上走。
她们是从左面转过假山。
但见沿途种着竹子,青翠喜人。
里面的路,全是青石子漫的。
蜿蜒曲折,渐进深入,听着风过竹林,听着耳边的飒飒声,却更觉得静了。
隔个十几二十步,便就会有石墩,石桌若在竹林子里,或在竹林子边上,供人休息。
等走出这段幽径,眼前豁然开朗,一溜的茅舍,便就出现在了眼前。
茅草顶上,长着翠绿地狗尾草,而毛舍的窗子,也全是纸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