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皇宋大观文化园 > 第244章 安化蛮撤兵(第3页)

第244章 安化蛮撤兵(第3页)

赵禳也没有恼孟方这个失礼的举动,随手将回文抛在地上。换了其他时候,绝对有人敢**赵禳一个藐视朝廷的罪名。不过朝廷的回文太过冷酷无情了,使得现在议事堂内人人都对朝廷有了不满。看了此举,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丝解恨的情绪涌现,下意识的忽略了赵禳这个不敬的举动。

孟方拾起来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脸色忽青忽白的,叫人担心这个宜州知州会不会脑溢血。

过了半响,孟方蓦然间感觉到一股无力感,瘫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的说道:“王爷所言,全如回文所写!”

虽然早已经知道是真的,但被再次确定,还是叫议事堂内的诸人感觉不可思议。

“朝廷上的相公都是白痴吗?都是猪吗?我广南西路的情况还不知道吗?不拨钱也就算了,居然还要我广南西路缴钱!”冯伸己恨恨的说道。

“猪都要比他们聪明呢!”陈国咬牙切齿的说道。

陈国是宜州人,可以说如果安化蛮的叛乱不平定,对于宜州的影响最大。对于家乡不宁,陈国心中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意见呢?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筹钱!如果没有钱,说不定这次募兵的计划还得改变一下!”杜献升有气无力的说道。

阎士良犹豫了下,开口说道:“王爷,内帑那里肯定还有钱在的!”

其他人登时精神一振,满怀希望的看着赵禳。是啊!我怎么没有记起来,眼前这为爷可是当今官家唯一的亲弟啊!他开到口,官家怎么可能会不拨钱下来呢?

北宋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皇帝富有,三司穷苦。

并非是皇帝贪了国家的钱财,而是北宋皇帝掌握一条独特的收入,首先是皇庄,不过这个实际上只是小头,大头是那里呢?是商税和地方上供的金银、绢布。就好比赵禳在山东挖的那座金矿,其实大头是皇帝拿去的,只有小头是三司使的。

商税方面,就有过这么一道旨意:“川、陕商旅鬻银者,听诣官中卖,每两添铁钱一千,递送内藏库收掌,候有旨,乃得支拨。”

而内帑多么富有呢?在景佑四年,内藏库监领上表:“岁斥缗钱六十万以助三司,盖始于天禧三年,时诏书切戒三司毋得复有假贷。自明道二年距今才四年,而所贷钱帛凡九百十七万二千有馀,请以天禧诏书申饬之。”

这里面的大意就是说,每年都要给三司六十万贯钱,开始于天禧三年,当时皇帝可是说好了,每年就给你们三司这么多钱了,可不能够进行二次贷款哦!而从明道二年到现在,不过是死年时间罢了,三司借的钱财却是九百一十七万二千贯有余,请皇帝你老人家下旨,可不能够再这样了,偶可扛不住啊!

另外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三司借皇帝的钱,从来都没有还过。因为皇帝一喊还钱,三司使就振振有词的说:这些钱都是给你赵家治理大宋的,又不是我个人拿的,皇帝你要还就找天下百姓去好了!

皇帝怎么办?没撤了。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定下了这个“岁斥缗钱六十万以助三司”的办法。我每年给点钱打发你了,你就别再打我的私人小金库的主意了。

梦想是**的,现实是骨感的,皇帝的小金库,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被人打主意。

赵禳心中却犹豫,自从阎文应被贬、吕夷简被贬,赵禳心中就有了刺,感觉当初杨淑妃的死,并非只有阎文应和吕夷简掺和。弟弟找哥哥借钱,这事情容易,但却让赵禳有一种别扭的感觉。说白了,赵禳找宋仁宗借钱容易,宋仁宗答应借也容易,但赵禳相当于欠了宋仁宗一份情,欠可能是仇人的情,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不!”赵禳果断的拒绝。

阎士良心有所感,身形稍微一颤,叫人不明所以的垂下头。

孟方激动的站起来,道:“王爷,为什么不能啊?”

陈果附和道:“就是啊!王爷,有官家拨钱下来,平定安化蛮之乱指曰可待啊!”

赵禳面无表情的说道:“因为内帑也没有钱了!为了准备平定西夏,朝廷已经搬空了内帑。据本王所知,除了封桩库的钱没有动之外,内帑也就剩下三千来贯,以支皇宫曰用!”

封桩库是宋太祖设立的,为的就是燕云十六州。这些宋太祖钱有所交代,只能够用在燕云十六州上。可以拿这些钱来向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也可以作为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军费。

听得这么一说,孟方、陈果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了。

为了坚定这个消息的准确姓,赵禳目光落在垂着头的阎士良那里,说道:“阎中官也知道这事情,你们可以问问他,事情是不是如此?”

其他人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阎士良身上,阎士良迫不得已抬起头,露出一抹有些牵强的微笑,道:“王爷……王爷说的正是!正是!”

杜献升眼中闪过一抹异色,心中若有所思。

孟方和陈果等人见阎士良这个宦官也这么说,想来事情也假不了。因为他们觉得阎士良不可能和赵禳联手。皆因走马承受这个官职就是相当于监军姓质的,故而皇帝一般都会选用自己信任,并且和地方大员关系不怎么好的宦官担任,要不然地方大员和走马承受沆瀣一气的话,这国家岂不是要乱了吗?(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