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院子里乌泱泱的人头,沈云姝把最后一个喜馒头装好,还是不敢相信眼前这幕。
外头王氏正喜笑颜开地招呼着客人,沈稷机灵地帮着端茶倒水,麻糬饼一碟碟地送出去,杜锦香和杜锦堂帮着从家里和邻居家搬椅子过来,小小的院子里坐满了人。
根据王氏所说,早上她背着馒头花样品吆喝到不远的榆林巷,刚开卖就吸引了一整条的街坊出来看热闹,围着她问馒头花怎么卖。
王氏如今嘴皮子也练出来了,将自家喜馒头夸的天花乱坠,再按沈云姝说的,把魏家订花馍的事一说,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
要说什么东西古今相通,那就是对新潮事物的追逐。
古人眼里什么东西是潮流?
贵人爱用的东西就是潮流!
能让高高在上的魏家老祖宗都开眼界的东西当然要见识一下!
面对热情的街坊,王氏当机立断,把最近要办宴席的人家直接约了下晌到家里看,之后在其他坊市也如法炮制,才有了现在这般场景。
沈云姝中午接到消息后就开始做馍塔,复刻那日的五层馍塔时间来不及,但她还是尽量把几个经典造型做了出来,这会准备好了,她难得地紧张起来。
深吸一口气,沈云姝捧起蒸笼走出了灶房。
一院子吵嚷的客人忽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好奇地盯着她手上的蒸笼,都急切地想看个究竟。
沈云姝把蒸笼放到桌子上,廖源刚做好的木架子也拿了上来。
王氏瞧着差不多了,走到人群前头,笑盈盈地开口。
“今儿大家伙特意过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也请多多见谅。我这院子确实寒酸了点,但祖传的花饽饽手艺肯定不会让大家伙失望。待会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咱家开门做生意,今儿下定的都给减一成的价!”
在场的人先前听王氏把花饽饽说得天上有地上无,结果到地方一看,竟连个正经铺子都没有,不过是个家里的小作坊。来的人大多心里犯嘀咕,要不是王氏热情,端茶倒水送麻糬,不少人估计到门口一看就回头了。
“老板娘爽快!”
“快让咱们瞧瞧这花饽饽到底啥样啊?”
人群里有人叫好,有人催促,王氏看向沈云姝,见她轻轻点头,心里稳当了,冲人群摆了摆手:“这就开始了!”
沈云姝打开蒸笼,取出了粉莲花底座,并将它竖起来展示了一下。
时间仓促,造型没有上次复杂,但依旧保持了高水准,造型逼真,颜色鲜亮,对于第一次见的人,绝对是巨大的视觉冲击。
“嘶——”
“哇——”
“天啊——”
惊叹声此起彼伏,坐在后排的客人伸长了脖子想看得更清楚些。沈云姝把莲花底座放到托盘里,廖歆儿稳稳托着,走到人群前,绕着展示了一圈。
大爷大娘大婶小媳妇纷纷凑近了看,嘴里更是啧啧称奇。
这馒头发得饱满晶莹,像涂了层油光,光滑发亮。光是这发面的掌握,就是寻常做惯了馒头的人,也不见得能把握的这么好。
这莲花底座一出场,原本对王氏的话还有些存疑的客人已经大半信服,等沈云姝把做的金鱼,牡丹,葫芦,长命锁等等一一展示完毕,并在木架上摆成五层塔状,更是毫不怀疑魏老太太也会被震惊了。
简直巧夺天工!
太漂亮,太震撼了!
“这东西怎么卖?老板娘快跟咱说道说道!”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肯定贵吧?咱们都是普通人家,能买得起吗?”
终于有人开始问价,早就打好腹稿的王氏立刻接过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