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厨房,沈云姝让廖源用多余的木料给她打了个木架子,摆放各种原料干货,还有她的各式小工具,模具盒子。另外一张靠墙的巨大案板,四个人同时操作也不拥挤。
沈云姝和廖歆儿已经配合默契,加上有沈玉春帮着和面,梁珍儿帮着烧火,三灶一同蒸,九层寿塔两百多个花饽饽差不多两个时辰就做完,比之前快了一倍。
雇辆骡车,送到主家布置好,回来的时候,铺子正好准备打烊。王氏高兴地叨叨着又收了两笔定金,杜锦香也兴奋地拿着账册给她看。
开张两天就收了十户定金,这比沈云姝预期的还要好,所有人都很高兴,王氏又去买了条里脊肉,晚上煮凉面配着肉丝,结束一天辛劳。
“怪不得要开铺子,还真和在家不一样。”晚上王氏收拾着钱匣子,喜滋滋道。
沈云姝此刻却是微皱着眉,有些发愁。
掰着指头算算,最近的一个月已经排了十七单,超过以往两天一单的频率,看这趋势还会再增加。还有天茗茶楼茶点的供应,每天也至少需要一个时辰,她的时间很快就会不够用。
沈云姝心里默默盘算:
记账的事可以拜托杜锦香,可就算有大姑和珍儿帮忙,她每天最多也就做两单馍塔,如果晚上加班,勉强能做三单,但送货的时间和人手就不太够了。而且随着入秋,天越来越冷,到冬天晚上想干活几乎不可能。
是不是该请人了?
但她们卖的是独门手艺,得找信得过的帮忙才行。
和刘掌柜约定的日子还有五天,沈云姝决定到时去请教一番。反正眼下还没到那地步。
不过她还是先和王氏交待了一日两单为上限,免得到时接了单却来不及做,砸了自家招牌。
“你说得对,娘差点忘了。以后店里没客人娘就去后头帮忙。”王氏这会也不惦记那么多定金了,只心疼沈云姝。
“娘,我不怕累,只要来得及做就行。我看以后每个订单要提前一个时间段做。午宴的提前一天做,下晌的就要早上做好,这样万一碰到什么急事,也不至于耽误客人。今儿这样临到跟前才开工还是太托大了。”沈云姝反思了下。
“好,提前一天做也好,放一夜也不会坏,娘也想办法帮忙。”
“还有点心,采买的东西多,也费时间,我想还是找个大店直接供应。。。。。”
母女俩商量了好一会,才算暂时把时间安排捋顺,所有要做的事情有了着落。
翌日,铺子里人手就换了格局。
杜锦香坐堂,王氏接待。
沈云姝,沈玉春和梁珍儿,廖歆儿则钻在厨房忙活,廖源没有木工活的时候也来帮忙。他的木活手艺如今在甜水巷那一片已经传开了,大家要修个桌椅门窗,做个凳子什么的也会来找他,零零碎碎的也要花些功夫。
趁这两天,沈云姝把做茶点的准备工作教给了沈玉春和梁珍儿,这样她早上一来就能直接上手,省去准备原料的功夫。主要就是煮红绿豆沙和枣泥,泡陈皮,蒸鸭蛋黄,白桃酱,莲蓉馅和栗子蓉,剥桂圆干,熬猪油。
事情不难做,就是费时间,沈云姝过意不去,提出做馅料这天自己就住下,一起起早忙活,省得要等宵禁解除才能出门。
沈玉春和梁珍儿却坚持不用她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