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学堂的事一两天定不下来,沈云姝索性把两个孩子都安排进铺子给自己做童工。杜锦香也不放心杜锦堂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二话,早上就把杜锦堂带来了。
灶房里的活没他们能插手的,沈云姝就安排两人跑腿拿东西,方便的时候跟车送花饽饽。活计轻省,也能接触些人,涨涨眼力见,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再安排一个时辰读书练字,一天下来也是满满当当。
寻了个小桌板放在屋檐下安顿好两人,沈云姝就研究起了新窑炉。
窑炉的具体使用,沈云姝只在去国外进修时上过一两节相关课程。实战的经验不多,因此也得从头学起。
首先是测试窑炉的升温保温能力。通常窑炉需要持续烧三四个小时才能达到可以用来烘烤的温度,但这也要看每个窑炉的特性。沈云姝决定头一次先烧三个小时试试。点火放柴,看火的活就交给了两个孩子。
沈稷前阵子常常帮着烧火,这事对他来说很简单。他在杜锦堂耳边嘀咕了几句,就凑到沈云姝身边问有没有别的活要干。
沈云姝想了想,倒真有个活计。
“哗啦啦”
一大匣子的各色模具被倒在了桌板上,沈云姝递给沈稷两把猪鬃刷子。
“把这些模具清理干净,放进锅里煮半柱香的时间,再拿出来晾干。”
这些模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有六七十个,都是自打做花饽饽起陆陆续续让廖源添置的。后来做茶点又加了一批,如今全靠它们提升干活效率,可以算是铺子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了。
“对了,要是有缺口,裂隙和明显的瑕疵,就挑出来放一边。”
木头制品用多了就有磨损,需要定时检查更换,这活之前都是廖歆儿做的。
沈稷胸有成竹地应了,把东西搬到井边,和杜锦堂两个人撸起袖子开始洗洗刷刷,顺带看着火。廖歆儿从灶房出来,捧着块面团过来坐到一旁,一面练习凤凰飞天的面塑,一面当监工。三个孩子难得又能凑在一块嘻嘻哈哈地不停。
沈云姝会心一笑,去灶房揉了点饼干和桃酥胚子,今天先试一下火候。
沈玉春中午有个十一桌的满月宴席面,一早就带着一车花饽饽出发了,廖源哑娘也跟着去了。因做的是和邱大娘家一样的席面,沈玉春已经非常拿手,沈云姝就没去。他们肯定要午饭后才能回来,因此今天铺子里的午餐就落在她身上了。
准备饭菜太麻烦,沈云姝决定做个羊肉面,好吃方便。和王氏知会一声,沈云姝就出门去集市买了一扇羊排回来。
王氏和她在集市的肉菜档口已经混熟了脸,每次去老板们都是抢着招呼,这回买一扇羊排还饶了一对羊蹄子。羊蹄不比猪蹄,肉少味膻难处理,但这对沈云姝来说小事一桩,再买上几根白萝卜搭配,喜滋滋地提回来了。
刚到铺子门口,沈云姝就看见王氏送一个眼熟的妇人出来,手里还提着一篮子碗碟。
“哟,大姑娘回来了!”那妇人一见沈云姝就笑容满面,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这是裁缝铺的张婶,家里来了客人要留饭,来借几个碗筷。”王氏解释道。
“原来是张婶子。”
沈云姝想起来了,这人有时也会来找王氏说话,有点子印象。
“大姑娘早晚都在后头忙,没见过我几回。有时间也来婶子家坐坐,喝口茶。哟,这是买什么好东西了?”
张婶子注意到她手里提的篮子,眼睛一亮道。
篮子里的东西上头盖了布,看不真切,只瞧着沉甸甸的。
沈云姝轻轻掀了一角,露出圆滚滚的萝卜,复又盖上。
“中午打算吃烧萝卜。”
她们铺子生意好是瞒不住的,自然有人眼红。万幸花饽饽的买卖暂时和谁都构不成竞争关系,这才没有什么正面冲突。
但该低调还得低调,要是让别人知道她们平日都买近两百文的羊排吃,还不知会传成什么样。
见只是萝卜,张婶子果然没有再问,寒暄了几句,就提着篮子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