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好奇地问,“老先生,你做车轮有什么诀窍吗?”
轮扁叹了口气,“诀窍倒是有,但说不出来,只能靠自己领悟,我儿子学了十几年,也没能掌握精髓。”
晏辰若有所思地说,“这就像很多手艺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轮扁点点头,“你说得对,那些书上写的都是死知识,真正的技巧,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书生衣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看到轮扁,“父亲,我又按照书上的方法练习了,你看我做得怎么样?”
他手里拿着一个车轮,看起来很粗糙。
轮扁摇摇头,“你还是太死板了,书上的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木头的纹理来调整斧头的角度,而不是一成不变。”
年轻人不服气,“书上明明就是这么写的。”
阿楚忍不住说,“书上的知识只是参考,真正的经验需要自己积累。”
年轻人看了看阿楚,“你一个女孩子懂什么?”
晏辰立刻说,“她懂的比你多,至少她知道实践的重要性。”
年轻人还想争辩,却被轮扁拦住了,“好了,你先回去吧,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年轻人不甘心地走了。
轮扁叹了口气,“这孩子就是太固执了,总以为书上的都是对的。”
阿楚笑了笑,“其实我以前也这样,总以为课本上的知识是万能的,后来才知道,现实比课本复杂多了。”
轮扁点点头,“你说得对,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他们在轮扁家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一片竹林,看到一个驼背的老人正在竹林里捕蝉,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杆,杆头粘着蛛丝,轻轻一伸,就粘住了一只蝉。
老人的动作很缓慢,但很精准,几乎百发百中。
“这应该就是《痀偻承蜩》里的痀偻了,”阿楚小声说,“他的专注力真强。”
痀偻看到他们,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直到捕够了一篮子蝉,才停下来。
“两位年轻人,有什么事吗?”痀偻问。
晏辰笑了笑,“我们只是好奇,想看看老先生捕蝉的技巧。”
痀偻笑了笑,“没什么技巧,只要用心就行了,当你眼里只有蝉的时候,自然就能捕到它。”
阿楚点点头,“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吧。”
痀偻看着阿楚,“你说得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专注,否则很难成功。”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女子走了过来,她长得很清秀,看到痀偻,“爷爷,我来帮你。”
女子接过痀偻手里的长杆,学着他的样子捕蝉,动作也很熟练。
“这是我孙女,青竹,”痀偻介绍道。
青竹对着阿楚和晏辰笑了笑,“你们好。”
阿楚也笑了笑,“你好,你的手艺也很好啊。”
青竹不好意思地说,“跟我爷爷比还差远了。”
晏辰看着她们聊天,突然注意到青竹的手腕上有一个和之前那个年轻人相似的玉佩,“你的玉佩真好看,是家传的吗?”
青竹点点头,“是啊,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据说能保护我们平安。”
晏辰若有所思,“我们之前也见过一个类似的玉佩。”
青竹好奇地问,“真的吗?在哪里见过?”
晏辰把之前遇到年轻人的事情告诉了她。
青竹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是那个救了我父亲的年轻人啊,他是我的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