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奇怪了,杨国忠和安禄山是死对头,按道理来说,打压主张削弱安禄山兵权的学子,对杨国忠并没有好处。
除非……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张旭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记得当年有个叫赵衡的学子,他的策论写得最尖锐,直指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后来放榜时也没有他的名字,听说他回老家后,没多久就被人诬陷通敌叛国,满门抄斩了。”
“什么?”苏明远震惊地说,“赵兄他……他竟然……”
张旭叹了口气,“所以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明远,保命要紧,别再查下去了。”
晏辰却不这么认为,“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苏公子想收手,那些人也未必会放过他。”
他看着张旭,“张兄,你真的甘心就这么算了吗?看着奸佞当道,忠良被害?”
张旭沉默了,脸上露出挣扎的神色。
过了很久,他才抬起头,眼神坚定,“我不甘心!如果能揭露真相,就算死也值得!”
晏辰欣慰地点点头,“好,那我们就一起查下去。”
他顿了顿,“现在我们需要找到证据,证明当年的科举舞弊,以及赵衡等人的死有问题。”
张旭想了想,“我知道有个人可能有线索,他是当年负责誊抄考卷的小吏,名叫王福,据说他后来被辞退了,就在长安城里做小生意。”
晏辰眼前一亮,“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去找他。”
张旭却拦住他,“别急,王福那个人胆小怕事,未必会说实话,而且他现在可能也被人监视了。”
他想了个主意,“今天晚上是上元节,长安城里会放花灯,人多眼杂,咱们可以趁机去找他。”
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决定晚上再行动。
白天的时间,他们就在灞桥附近闲逛,苏明远和张旭讲述着当年的种种细节,阿楚和晏辰则在一旁分析着其中的疑点。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到处都是赏灯的人群,热闹非凡。
四人按照张旭给的地址,来到了位于东市附近的一条小巷,找到了王福开的杂货铺。
杂货铺不大,里面堆满了各种杂物,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正在收拾东西,正是王福。
看到苏明远和张旭,王福吓得手一抖,东西掉在地上,“你……你们怎么来了?”
苏明远上前一步,诚恳地说,“王大哥,我们是来向你打听一件事的。”
王福紧张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有什么事快说,别在这里逗留。”
晏辰开门见山,“我们想知道,三年前的科举考卷,是不是被人动了手脚。”
王福脸色一白,连连摆手,“我不知道,你们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阿楚看出他是害怕,柔声说,“王大哥,我们知道你有难处,但现在已经有人因为这件事丢了性命,如果你知道什么,就告诉我们吧,也算积德行善了。”
王福犹豫了很久,终于咬了咬牙,“跟我来后院说。”
来到后院,王福才低声说道,“其实当年我确实看到李明轩的考卷被换了,是李侍郎亲自让人来办的,还塞给我五十两银子让我闭嘴。”
晏辰追问,“那赵衡的考卷呢?你有没有看到?”
王福点头,“看到了,那篇策论写得真是好,我当时还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可后来就再也没见过那考卷,估计是被人销毁了。”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我还听到李侍郎和一个黑衣人说话,说什么‘安禄山那边已经安排好了’,‘这些学子留着是祸害’之类的话。”
安禄山?
众人都愣住了。
杨国忠的人,竟然在和安禄山勾结?
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死对头吗?
【这反转也太惊人了吧!杨国忠和安禄山竟然勾结?】
【我历史学的不好,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