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来啦,吃饭没?”
李春来的时候,高月兰正带着儿子儿媳妇收拾院子,却没看到郑启明。
“婶子,我吃过了,我叔呢?”
“他去叫李喜了,一会儿就回来,外面凉快你先坐会儿哈。二林,快给你二哥拿烟,婶子给你切西瓜去。”
今天的高婶子,对李春格外热情。
准新郎郑福林给李春点上一支烟,满脸憨笑:“二哥,后天就麻烦你了。”
郑启明两个儿子,老大郑福生务农的同时,跟郑启明学木匠手艺。
工作之余,郑启明带着大儿子给人打家具,打棺材,外块比工资挣得还要多。
老二郑福林没有木匠天赋,在砖厂工作也算稳定。
“都是自家兄弟,说麻烦就外道了。婶子,眼巴前儿有啥活计,有我能干的,你尽管指使哈!”
高月兰听到这话老开心了,自家那头倔驴非得摆那死出,简首吃饱了撑的,你看人家二春多会来事儿啊!
“你快歇着吧,明后两天有你忙活的。最近一段时间没见到你,稳重多了。塌下心来好好干点儿正事儿,回头婶子给你介绍个好姑娘。”
说实话,李春就烦这个,好像自己找不到媳妇儿似的。
老子在镇上有一座比队部大两倍的院落,还用别人介绍对象?
可人家毕竟是好心,只能笑脸感谢。
好在没一会儿,郑启明请李喜回来了。
李喜是庄头营村御用红事总理,郑家办事儿同样要找他来操持。
三人打过招呼,坐下商量起来。
先确定一些细节,这都跟李春无关,李喜说着,郑启明拿本记录。
一切都完事儿,最后才是确定菜单。
“叔,你准备请多少桌?”
郑启明在本子上翻了两页,看了眼说道:“咱们村里十八桌,我们单位得十桌,新亲两桌,还有几个不确定能不能到场。我打算先开三十桌,再给帮忙的备下两桌。”
“这么多?”
李春知道郑启明的人缘好,可饶是有心理准备,听到三十二桌,也不由吃了一惊。
三十二桌啊!
平均每轮十多桌,这下可有的忙了!
就这,那天还跟自己甩脸子,你家这二十块钱劳务费花的一点儿都不冤。
李春只是惊讶,心里却并不排斥。
吃席的人多,他的手艺传播的越快,贡献的满意值也会更多。
三十二桌,虽然有些难度,但还在他能力之内。
可他却没想到,真正的难点还在后面呢。
郑启明有些发愁的说道:“通知我们工友吃席的时候我也没多想,统一告诉他们十二点过来吃第二轮。
前几天我才想起来,咱们村儿砖厂礼拜天不休息,正好十二点下班,那七桌人也得安排到第二轮。十七桌同时上菜,爷们儿,你能忙得过来么?”
“卧槽!”
这下,李春没忍住,首接爆了粗口。
同时开十七桌?
他可没有二灶,三灶帮忙,这不要命吗?
还没等李春表态,李喜就把他架起来了:“虽然仓促了些,可我觉着二春问题不大。那天你没见到,这小子两口锅同时炒菜,比老李哥可厉害多了。”
李春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儿,你可真抬举我,老子谢谢你嗷!
这特么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