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你们爷俩商量好了,就定下西号找我做席了是吗?”
“做席?”
不远处赵鹏月的耳朵颤抖了两下,顿时兴奋起来。
“你眼睛瞎呀,那是镇上曲轴厂的,人家做席还能找咱们端油盘?那不是扯呢么?”
听杨士满这一说,赵鹏月蔫巴了。
“那万一呢?”
“哪有万一?你就别惦记了。”
杨宝忠早就知道李春,只是跟大多数年轻职工一样,忌惮李春痞子的名声,在镇上见到都赶紧转移视线,更是从来都没接触过。
说实话,来的时候他还有些紧张,可见面聊了几句,杨宝忠发现李春这人还算有礼貌,说话首来首去很爽快,并不讨人厌。
“李师傅的好手艺在镇上都传开了,都说李师傅做菜好吃,人更讲究,手头还麻利,我跟师父商量一下,如果那天你有时间,就请你受累了。”
李春道:“你也别李师傅了,我听着别扭,就叫我李春好了。”
“既然定下了,有些话我得问清楚。”
“听说杨哥老家不是本地的,我不了解你们老家那边的风俗习惯,要是有什么忌讳,你得提前跟我说好,要是当天出岔子可就不好了。”
一旁的李卫国微不可察点点头,老二办事儿倒是挺稳重,红白喜事儿忌讳和讲究颇多,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必须提前说清楚,免得本家挑理。
杨宝忠道:“我参加工作就
在这边,宴请的也都是我们单位的工友。我跟师父商量过了,一切就按照本地习俗办,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
“那你结婚的时候老家来人吗?都按照咱们这边习俗来,老家人会不会挑理?”李春问道。
“我老家那边没啥人了,就是一个姨还有两个表弟。我倒是给老家发电报来着,只是我结婚的日子,正好赶上老家收麦子,她们还不确定能不能赶过来,就算能来也没事儿,她们也没那么多讲究。”杨宝忠道。
李春:“全都按本地习俗就没问题了,规矩我都懂,不会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摆多少桌?”
“十桌左右,就算临时增加也就多个一两桌。”杨宝忠说道。
“嗯,你们等一下哈!”
说着,李春回屋把记事本拿出来,把桌数记了下来。
看他这举动,李卫国就更放心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脑子再好使也难免有遗漏之处。
而红白喜事儿这种场合,偏偏就不能出错,哪怕错一次都会影响声誉,往后人家再想请你做席的时候,就要好好掂量掂量到底靠不靠谱了。
桌数记下来,李春又问道:“这十桌是准备一轮下来,还是匀两轮?”
冯志海道:“西号那天是礼拜二,单位上班儿。所以只能一轮全下来,十二点单位下班开席。”
“昨天在郑师傅家,我们那一轮足有十七桌,宝忠那十桌,小李你肯定没问题吧!”
李春皱了皱眉头道:“一轮全下来倒是没问题,不过你们必须给我找熟练工打下手,要是光指着我一个,肯定不行。”
“打下手需要多少人?”冯志海问道。
“端油盘的多少倒是无所谓,主要是切菜,洗菜,刷锅什么的,至少也得找六个。最主要的必须是熟练工,要是他们那头耽误事儿,我手头再麻利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