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识字的闺女,就凭这一点,将来说婆家也是一个优势。
洛三娘走到哪儿,就如一盏灯,能照亮哪儿。
问明方向,纪玄均赶着马车前往莲花庄,行了不到二里路,转过一道弯,瞧见一片荷塘,据县城中的老汉所讲,看到荷塘便不远了。此时未到黄昏,褪热之后,山风阵阵,一入山湾里面越走越宽,视野更为开阔,直往山脚下而下,过了荷塘就能看到一片树林,林间依稀可见人家、村庄。
一个年轻女子正静立林间,与二十多个姑娘讲授着如何烹饪做饭,正说着如何制作点心,讲的绿豆糕和红枣糕。
众人看到过来一辆马车,赶车的是一个年轻锦袍公子,姑娘们齐刷刷扭过头来。
纪玄均抬头看着大门,望着那龙飞凤舞的行书——悠然别苑,字的风格一如既往的好,那墨宝笔迹依然是洛俪所写。
他揖了揖手,站在大门外高喊:“洛三爷洛徘住这儿吗?在下纪玄均,乃是洛三爷的同窗。”
沙二和一脸蒙懂,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纪玄均:“找三爷的?你等着,我让人去禀报。”
年纪虽小,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纪玄均揖手道:“有劳了。”
凉亭里的姑娘齐刷刷望了过来。
“杏花,庄子上又来了一位贵公子,长得甚是好看。”
“是从皇城来的吧?”
“一看就是读书人。”
厨娘正在讲如何做点头,因纪玄均的造访,姑娘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大门里传来一个热情的声音:“小纪,是你啊!快进来!”
洛徘听说纪玄均来了,特意跑出来迎接,当初几个人一起读书,他最欣赏的就是纪玄均,读书刻苦,还不耻下问,不像杨玉积总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长姐客气几句,真以为考上秀才就是他自己的功劳。
纪玄均喊了声“洛贤弟”,“听我大哥说你在这里读书,想着与洛贤弟做同窗时,何等快哉,我便寻过来,还盼洛贤弟莫弃,容我在你家庄子上避暑读书,在下不胜感激。”
“好说!好说!只我住的院子还剩一间厢房,得劳你与书僮一起挤挤。”
“不碍事!多谢洛贤弟慷慨收留。”
林间的姑娘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着传说中的洛三爷将他的同窗领进大门,读书人都是十年寒窗,近来连常见的洛和平都看不到影子。只听洛二和很是得意地道:“我哥现在要陪三爷读书,早不比从前,在书房呢,没工夫与你们说话。”
村子里有两个同龄的小子,想找洛和平玩,被洛二和给说走了,又有两个以前暗恋洛和平的姑娘,越发觉得她们的眼光不错,全村子里这么多小子,就她们看中的那个能读书。
不多时,洛俪就听翠丝来禀,说纪公子寻到悠然别苑读书的事。
彼时,洛俪正在与素绻姐妹两个下棋,她执白子,姐妹二人执黑子,素缱苦着脸,仰着头看到身侧的素绻,“妹妹,这下哪儿,下哪儿?”
素绻指了一处地方,素缱落定一子,“下棋也累,我怎么也学不会,还是妹妹来下。”
洛俪问道:“三爷可安排好了?”
“已住到青松院,三爷做的主,让纪公子的书僮与杜家书僮挤一屋,纪公子单独住一屋。三爷说,暮食就不过念慈堂与姑娘共用了,他要留在青松院陪纪公子、杜公子,还说往后都在那边用饭。”
洛俪答了句“甚好!”又落下一子。
素缱埋怨下棋太费心神,打死也不想下,硬是把素绻按坐在椅子上,让素绻陪洛俪下棋。
洛俪道:“赏莲亭今儿下午的厨艺课也该结束了,唤厨娘回来备晨食。”
早上,洛俪说想吃鱼。
翠兰就让她爹摇着小木船,撒了一网下去,捞了二十多斤的鲜鱼上来,又让厨娘做了红烧鱼、水煮鱼片吃。主子们有,客人们有,就是别苑里头的下人也都有得吃。
厨娘的厨艺好,南北风味全会做,吃得沙家一家人也是乐呵呵的,直夸她的厨艺好。